武術界友人來舍,談及北京昔年有大成拳師王薌齋登報公開向同行請教之事。筆者當時正在京華,略知一二。
40年代初,有幾位名士在報紙上介紹大成拳宗師王薌齋蒞京。后經挽留在京小住,愿與同好共同切磋拳技。報載,每星期一下午,王在大羊宜賓胡同一號接待拳學名家,藉以交流技藝。
王氏自幼拜師學拳于郭云深,光緒三十三年離師后,走遍大江南北,結交拳學名家甚多。登報之后,前往走訪者多系來求教的,同道中僅有盧、邵二君欲作推手,即內行所謂“聽聽勁”而已,余無一人肯做實地研討。推手既能反映出動作之快捷,功夫之高低,卻又不傷人。
王氏從來所推重者為武德,故每次交手,總以禮讓為先。年老者讓、謙和者讓、技弱者亦讓。據(jù)說盧君初來時,王略作推手,盧君以為王氏技僅如斯,不肯降心服氣,繼而屢次光臨,始知相差甚遠,終則一變而為忠實之門徒。
筆者嘗問及王氏,近百年來,拳界真正造詣深厚者有哪些人?王氏認為百年來之武術先輩當推董海川、車毅齋、郭云深諸師尊,但中國地廣人多,道中人未識者甚多,亦不敢妄加評論。后又問及太極名家楊露禪氏如何?王謂楊先生亦為拳學先輩,工太極,人多宗之,惟從各方面觀測,露翁所得,僅為明王宗岳先生之道。不過宗岳先生曾得到岳武穆雙推手之局部,以三拳而變成十三式。至于命名太極,人云系張三豐所傳,實無考證。
談到拳學要義,王氏認為,拳套招法、拍、打都是表面的。至于大成拳之要義,不在外表形式之優(yōu)劣,其步驟是訓練神經,試力試聲和自衛(wèi)。王氏謂學拳之第一步即訓練神經,是為基礎練法,目的在于理解四體百骸蠕動之工作,第二步為試力試聲之練習,第三步為自衛(wèi)。
最后王氏謂本人年事漸高,生活尚可自了,名利之心全無,愿趁此身尚健之際,與海內賢達,共同將人生所悟得之技能,提倡而發(fā)揚光大,并革除誤已誤人之旁門左道。
40年前之事,今日回憶,拉雜瑣碎,難得其詳。王氏于60年代初在京作古。筆者所述,僅其武術生涯之片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