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40周年之際,筆者想起了愛國學(xué)者葉恭綽先生。
葉先生生于清光緒七年,7歲能詩文,18歲應(yīng)童子試,以《鐵路賦》獲第一名。民國時期,歷任鐵道部、交通部部長等職,為中國早期的交通事業(yè)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不僅如此,葉恭綽先生還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文物鑒賞家。是一代著名學(xué)者。而且他品德高尚,更為后人所敬仰。
1931年,他50歲生日,作為交通部長,收到的禮物,壽金很多,但他把所得捐作當(dāng)時的水災(zāi)賑濟。他購藏了大量文物,但不是囤積居奇,待價而沽,而是為了維護祖國文化遺產(chǎn),使之不流于外國人之手。一次他重金購得稀世珍品——晉朝王獻之的《鴨頭丸帖》真跡,慨然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
葉先生曾畫竹、松各一幅,分別自題詩曰:“報國效之心似鐵,論交終矢直如弦”和“不隨高柳弄柔條,卻伴霜松作后凋”。詩為心聲,這兩名詩道出葉先生赤膽忠心,剛直不阿的氣節(jié)。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踐踏了大半個中國。葉先生時年61歲,避難香港,是年12月8日,日本對美宣戰(zhàn),又攻占香港。敵人的魔爪首先伸向居住在香港的愛國文人志士,葉恭綽首當(dāng)其沖被列在黑名單上。為逃脫魔掌計,他決定去重慶,便即購買了第二日的飛機票。不料,機票雖在手,在監(jiān)上飛機時卻被某黨政要員強行占了座位,無法成行。自此葉先生便受到特務(wù)的嚴密監(jiān)視。之后,漢奸政權(quán)想利用葉恭綽的名望,要他組織文化協(xié)會,他拒絕了;繼而勸他出任廣東省長,他也拒絕了;又請他另立華南政府出任主席……花樣百出,頭銜一個比一個大,只要表示親日,他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祿。此時,他雖然貧病相煎,又居鐵蹄之下,但他寧死不從,堅貞不屈,一直堅持到第二年10月,才在友人的幫助下逃離香港,移居上海。這時南京在汪精衛(wèi)漢奸政府又派人來找他,請他出山為汪偽政權(quán)效力,葉先生仍是置之不理。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臺灣省被日本占領(lǐng)50年后歸還中國,葉恭綽欣然命筆,以詩致慶:“喜從海外赴炎洲,百戰(zhàn)功勛海底收。施鄭朱藍都莫問,且教呼酒酬唐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