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門外東曉市第十六小學,為清代金臺書院舊址。當時校內(nèi)垂花門尚掛有清朝陸潤庠寫的“狀元”二字匾額。
金臺書院建于清代中葉,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曾是洪承疇的賜園,游廊假山,樹木成林,芳草萋萋,是京城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之一?滴跄觊g,在此大興義學,收容孤寒兒童。從此這恬靜的園林里有了瑯瑯書聲,成為京師的義學所在地。乾隆年間改名金臺書院,當時清政府在全國各省會所在地設立書院,后來又在各府州設立學院,金臺書院設在京師,遂名聞全國。
金臺書院隸屬順天府宮署管理,所收學員主要是京師和各省準備參加會試、殿試的舉人、貢生,但順天府的童生亦可就學,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習作八股文,臨摹法帖,間或也講授些經(jīng)書義理。每逢朔望之日,書院里即命題考試,對成績優(yōu)良者給予獎勵,作為就學的資助。道光、光緒年間兩次進行重修,書院面貌大為改觀,除里面建筑應有盡有外,大門前也有了扇面形的掛瓦彩壁作為屏障,大門口安裝了石雕臥獅。廳正中的垂花樓全部用木料雕裝鑲嵌,并加以油飾彩畫,顯得格外莊重。東西文場不僅寬敞明亮,而且還有回廊。附近居民欣賞那塊“狀元”匾額,把金臺書院稱為“狀元府”,后來“狀元府”就成了這條街巷的別名。其后,隨著清王朝的衰敗和新學制的興起,光緒年間廢除科舉制度,推行學校教育,金臺書院就停辦了,遺址改辦“順直學堂”。
北洋政府時期,各級各類學校紛紛建立,學務局陸續(xù)辦了一批中小學,排號命名,金臺書院就成了京師公立第十六小學。后來,東廂文場改為學校的風雨操場,垂花門及大門外石獅均仍在,大門外的影壁后面則辟為一寬敞的大操場,為上體育課和集會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