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千年古都,不僅文物薈萃,而且城郊農(nóng)藝亦頗精湛,種植農(nóng)作物很有特色;尤其自明代中葉之后,蔬菜種植更為出色。這在謝肇的《五雜俎》、張懋修的《談乘中》都有記載。在蔬菜中,初秋之際,茄子是最值得一談的。茄子在吳地叫“落蘇”,據(jù)說是因為避錢穆王兒子“錢子”之音而改名的。茄子有長茄子、圓茄子、羊角茄子數(shù)種。在江南則只有長茄子、羊角茄子而無圓茄子;在北京則多圓茄子、長茄子,而無羊角茄子。茄子生長容易,結(jié)實多而肥,是理想的園蔬。茄子開淡紫花或淡綠花,因種而異。長茄子第一次開花,每株只結(jié)四只,謂之“四門斗”,第二次開花,結(jié)實繁而小,謂之“滿天星”。這也是很特別的,不過這是幾十年前的事,近年園藝改革,科學(xué)發(fā)達(dá),不知有所改善否?北京人吃茄子,最普通是(米+文)茄子、熬茄子,再不然把長茄子上鍋一蒸,蒸熟后拿出來撕碎,用香油、醬油、鹽花、蒜泥一拌,或用芝麻醬一拌,作得好也是消夏的名菜。當(dāng)然,這些都是最普通的吃法,如果要考究,就無窮無盡了!都t樓夢》中的“茄鲞”,恐怕現(xiàn)在還沒有哪家名廚會作吧?
茄子是一種很“吃油”的蔬菜,鳳姐介紹“茄鲞”作法,不是就說先用“雞油炸了”,再“拿香油一收”等等嗎?北京大小飯館最普通的“燒茄子”,就是把茄子洗凈去皮后,切成菱形薄片,先入油鍋中一炸(行話叫“過油”),然后再放口磨、毛豆等配料紅燒。葷的加肉片、肉末均可;即使不加肉,素?zé)埠芎贸。這雖是普通菜,但作起來要火猛、油多、火候合適;在江南很難吃到,是一味秋夏之際,物美價廉,最地道的北京菜。
把長茄子去皮橫切成圓片,中間再割一刀,夾上肉,上鍋蒸熟;然后把雞蛋、面粉打成漿,把蒸熟的夾肉茄片蘸漿后,入熱油鍋一炸,蘸花椒鹽吃,外焦里嫩,極為好吃,謂之“茄盒”。把整只長茄子去皮,豎切一條直縫,夾上肉餡,或夾上更高級的海參、蝦仁等三鮮餡,上鍋蒸熟,或調(diào)汁燒,或蘸蛋漿油炸,謂之“鷓鴣茄子”;其名貴不遜于《紅樓夢》中之“茄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