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舊時夏天坐茶座,品茗消暑,如果嫌北海公園等處富貴氣太重,那么最好到什剎海的茶棚中去,那是最有趣的地方了。早年間,中山公園和北海沒有開放的時候,這里就已有茶棚了。
什剎海荷花市場上,搭席棚臨水賣茶,是市場上的主要的生意。近人曹張叟《蓮塘即事》詩云:“歲歲荷花嬌不語,無端斗茗亂支棚。斜陽到處人如蟻,誰解芳心似水清。”說的就是荷花市場上的茶棚。
這種茶棚是每年到了夏天臨時搭起的,本來前海這條大堤,約三丈多寬,兩邊都是老柳樹,一間房屋也沒有,每年荷花市場開市時,開茶館的人便約棚鋪來搭茶棚。北京棚匠的手藝是堪稱天下獨一的絕技。這在李越縵、蘇曼殊、震鈞等人的著作中都曾高度贊賞過。棚匠們對任何精巧的棚都能搭得出來,何況這種一般的茶棚。這茶棚都是用杉篙、竹子、蘆席搭成的,十分巧妙,下面用杉篙、木板扎架子,高出平地二三尺,一半伸進水中,成一水榭形的平臺,這樣,自然就把大堤加寬了,堤的兩側(cè)都可設(shè)座,中間還可以供行人走過。平臺上面再用蘆席搭天棚,以擋雨淋日曬,平臺四周還裝上欄桿,天棚出檐處吊上茶館的幌子。白布橫幅,寫著什么“三義軒”、“二合義”等招牌。就在這茶棚中,擺上老式高桌、方凳賣茶,也是論人頭算水錢,然后再加茶葉錢,價錢比北海公園兩處著名茶社,如漪瀾堂、來今雨軒要便宜不少,在幣制未貶值前,一般都按銅元計算,加上5大枚一包的“香片”,連茶葉帶水錢,總不會超過五分錢的,但可以享受半天的“蓮塘清風(fēng)”。還不是很實惠的嗎?
在什剎海喝茶確有野趣。當(dāng)時什剎海的前、后海都有人包租了去種水生植物,海中心水較深處種蓮花,水邊上較淺處,種菱、種茨(俗稱“雞頭米”),坐在這種席棚下茶座中喝茶,可以飽覽這種江南水鄉(xiāng)般的荷塘景色,還可以看到有人撐著一條船摘荷葉、采蓮蓬、采菱角、采“雞頭”!兑粴q貨聲》中所載“老雞頭,才上河”的市聲,賣的就是這里出產(chǎn)的“雞頭”。這種水鄉(xiāng)家村中的景色,在北京是看不到的,而在什剎海茶座上,卻可以一邊悠悠然地喝著茶,一邊吹拂著有荷花香味、菱角香味的薰風(fēng),一邊欣賞著這水中的野景,聽著老柳蔭中的“知了”聲。這種境界幾乎是只可以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