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軍 儀 仗 隊
【太陽 儀仗隊列特寫】 世界上有這樣一支部隊,美國總統(tǒng)稱它是“最出色的一個”;英國女王對它的評價是“舉世無雙”。
【口令“向右看,敬禮!】
【推出片名 三軍儀仗隊】
(暗轉)
【天安門 莫斯科紅場 毛澤東訪蘇 鄧小平訪美 】 世界上,每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儀仗隊,它象征著本國的尊嚴和對它國的友誼、親善。
前蘇聯(lián)儀仗隊組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儀仗隊員以高大剽悍,動作整齊優(yōu)美而著稱,給中國領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國儀仗隊組建于200年前,由歷史上戰(zhàn)功顯著的陸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擔任。
中國儀仗隊在世界儀仗隊的家族中是后起之秀,但卻以獨特的禮賓形式,贏得了世界各國首腦的贊譽。
【馬歇爾訪問延安資料】 從1927年8月1日至1952年3月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專門的儀仗隊,但用儀仗隊的形式迎接外賓的禮儀活動,卻可追溯到延安時期。1946年2月,在延安迎接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的部隊,可以說是人民解放軍中出現(xiàn)的第一支儀仗迎賓隊伍。
【北京和平解放 中南海遞交國書】 新中國成立后,國務繁忙急需一支正式的儀仗部隊,1952年3月中國領導人決定在中央警衛(wèi)隊中選調一批骨干組成中國儀仗隊。
走在毛澤東身后的這位軍官,就是儀仗隊的第一任隊長--王立堂。 (儀仗隊首任隊長王立堂:當時啊!我們國家的地位,在國際上不斷提高。各國的元首來我國訪問的逐漸增多。我們國家需要組建一個儀仗隊,這樣,當時我們警衛(wèi)營,擴大成儀仗營,在平時我是營長,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我就是隊長,叫隊長。我們的成員大部分是從各野戰(zhàn)軍優(yōu)秀的戰(zhàn)士調來的。大部分都參加過戰(zhàn)斗。有的立過功,受過獎。都是這些骨干組建的儀仗隊。)
【建國初期的儀仗陣容】 儀仗隊接過祖國授予的軍旗后,一代代的儀仗兵,高舉著鮮紅的軍旗,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為中國軍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這群年輕的士兵,人人都樹立了儀仗隊重于生命,事業(yè)高于青春的堅定信念,他們把這信念注入到面向世界的一舉手一投足之中,用青春和熱血伴隨著國旗、國歌鑄造出中國儀仗兵的雕像。
【儀仗隊威武的陣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隸屬于北京衛(wèi)戍部隊,它與軍樂隊、禮炮隊共同承擔不同規(guī)格的司禮任務。
【儀仗隊一組迎外畫面】 三軍儀仗隊的司禮任務通常分為三種規(guī)格:最大陣容由151人組成,隊長一名、旗手一名、副旗手兩名、隊員147名,用來迎接外國首腦。第二種規(guī)格是由127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高級將領,第三種規(guī)格是由101人組成的單軍種儀仗隊,用來迎接外國軍隊的單軍種司令。此外,儀仗隊還擔負著外國領導人向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重大活動升旗等儀仗司禮任務。
隨著中國軍隊的發(fā)展,儀仗兵的禮服經歷了5次變革。第一次是建國初期,禮服上佩戴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第二次是1955年,禮服上佩戴著軍銜;第三次是1965年,禮服上佩戴著紅領章、紅帽徽;第四次是1985年,為授銜過渡時期的禮服;第五次,1988年恢復軍銜制后,禮服做了較大的變革,它是目前最具中國特色的禮服。
(儀仗大隊大隊長程志強:我們儀仗隊,有著自己的光榮傳統(tǒng)和特殊的經歷。我們儀仗隊的團隊作風就是“儀仗重于生命,事業(yè)高于青春,獻身儀仗,為國爭光”。儀仗隊的一舉一動代表著民族的尊嚴;儀仗隊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國威軍威;儀仗隊的一呼一吸影響著世界賓朋的眼睛。)
(儀仗隊政委王海洋:儀仗兵的選拔,過去建隊初期,是從全軍訓練好的新兵當中挑選。60年代開始,是從全國各地特征。選拔的條件是非?量痰,你比如講,身高要求是一米八零以上,體重80公斤左右,還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吧!選拔的條件某些方面超過了飛行員、潛水員。)
【軍姿訓練】 軍姿是軍人最基本的姿態(tài),也是軍人的必修課目,在三軍儀仗隊中,對軍姿的要求更是一絲不茍,甚至于近乎苛刻。優(yōu)美的站姿是動態(tài)美的起點,每一位儀仗兵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凜冽的寒風中,紋絲不動站立三小時以上。
【正步訓練】 正步是儀仗隊的基本步伐,也是儀仗隊員最基本的訓練,同時也是對他們意志和耐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為了完成從練兵場走向閱兵場的飛躍,他們每個人每年要穿破七雙皮鞋,每一個士兵的腳上都有磨破的傷痕。
(中隊長范建軍:我剛來儀仗隊的時候,為了練就專業(yè)動作,確實也下了一番苦功夫。我的腳尖,當時怎么也壓不下去,為了使自己動作更優(yōu)美,更漂亮、更符合規(guī)范。我自己想了許多的辦法。先是自己坐在腳跟上,壓自己的腳尖,到最后請別人坐在我的腳跟上,壓自己的腳尖,長久這樣下去之后腳腕都給壓腫了,連鞋帶也系不上,但是堅持了半年時間,終于把腳尖給壓下去了。像我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儀仗隊還是比較多的。你比如說有的同志,脖子歪,就扎上別針,有的同志腰桿不直,我們采取別棍子,站墻根子,堅持長久站立,非常辛苦,但是呢,這些辛苦就是為了一點,把自己的軍姿端正起來,動作標準起來。)
(儀仗隊副隊長劉士胥:我們儀仗隊走向閱兵場,實際只有10分鐘的時間,走正步也就1分多鐘。我們的標準就是每分鐘116步,每步75公分。在閱兵場下我們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在訓練中我們的標準是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程志強組織訓練】 儀仗隊的現(xiàn)任隊長程志強,曾以剛勁、優(yōu)美的軍姿被譽為“天下第一兵”。多年來,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訓練場上潛心研究出的教學法,為中國軍隊隊列條令的規(guī)范,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jù)。
(程志強:趙奎呀,你的臂沒夾住。立正,兩眼目視前方不要擺頭,還是按照剛才的順序,練習前后的距離。正步走,走、走、走、走,保持間隔。走、走好,后腿繃直,槍、槍、槍、槍,槍刺定位,這個主要練習,你這個前后的距離和行進的方向,保持每個人的行進方向。好了。)
【字幕:儀仗兵平均每天訓練10個小時】 正步伴隨著每一位士兵走完他的軍旅生涯。有人曾經做過計算,每一個儀仗隊員服役期間所踢出的正步,相當于一個兩萬五千里長征。
在三軍儀仗隊中,神情是對內在氣質修養(yǎng)等多方面的檢驗。在這里,每個儀仗兵,面隊外賓時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們要在迎風迎光的條件下練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淚。透過他們的目光,體現(xiàn)出的是中國軍人的精、氣、神。
“士兵的眼睛在說話”。 “士兵的表情在說話”。 “士兵的動作也在說話”。 這眼神、這表情、這動作, 就是中國儀仗兵百煉成鋼的風采。
【軍刀訓練】 中國儀仗隊的持刀禮節(jié),是從1992年開始實施的。它是根據(jù)中國歷史上武術用刀和騎兵用刀中的有關禮節(jié),參照國際慣例設計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舉刀、刀入鞘這六種具有中國軍人特色的持刀禮節(jié),軍刀與儀仗隊的結合構成了中國軍隊儀仗兵特有的風范。
(執(zhí)行隊長李本濤:在閱兵場上,我們僅僅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但是我們在訓練場上的訓練,卻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正是我們三軍儀仗隊訓練留下的口頭禪“場上十分鐘,場下三年功”。我的感受是,當執(zhí)行隊長不能有病,包括感冒,在檢閱場上,眾目睽睽之下,就要執(zhí)行隊長一個人,十幾個拔刀動作,三十多句口令,不能有半點含糊。)
[兩次完整的迎接儀式]
【字幕:人們常見儀仗兵接受檢閱時的榮耀,不曾見儀仗兵忙碌奔波披星戴月,他們經常一天中執(zhí)行多次任務!
【營區(qū)生活】 儀仗隊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軍人。說他特殊,是因為他們直接肩負著國家的使命,代表著民族的尊嚴。說他普通,是因為他們和其他軍人有著同樣的待遇,有著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江澤民到儀仗隊過春節(jié)】 1992年春節(jié),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來到儀仗隊駐地,同官兵們一起歡度新春佳節(jié)。 領袖與士兵同慶,將軍與士兵同樂。此時此刻,儀仗兵們在訓練場上的汗水、淚水化作幸福的笑容。
在新中國5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三軍儀仗隊的發(fā)展無不與國家的強大和繁榮緊密相連。除完成正常的儀仗司禮任務外,他們還多次擔負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
【尼克松訪華】 1972年2月21日,中國三軍儀仗隊在北京的首都機場,迎接歷史上第一位踏上中國土地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這次中美會晤堪稱世界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不知為何,尼克松的專機姍姍來遲。
(前任隊長周建恒:那天,氣候比較寒冷,是北京市一場大雪后,當時我們的戰(zhàn)士在這站了四十分鐘,我作為隊長,我就得看一看,看一看戰(zhàn)士怎么樣,戰(zhàn)士站了以后就渾身有點發(fā)顫,但是戰(zhàn)士的表情很好。按照總理的指示不卑不亢,不冷不熱。當時就定了,儀仗隊要加大陣容,也就是說儀仗隊由過去的接各國總統(tǒng)的152人擴建成371人。這是中國歷史上儀仗隊執(zhí)行任務最大的一次陣容。)
【尼克松和夫人走下舷梯 周恩來與尼克松握手 軍樂隊奏兩國國歌 尼克松在周恩來陪同下檢閱三軍儀仗隊】 當尼克松總統(tǒng)走出機艙時,他看到的是一個他從未遇到的特殊的歡迎儀式。由于當時兩國沒有外交關系,機場上沒有紅地毯,也沒有歡迎的群眾,但龐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向他矚目行禮。
尼克松曾踏上過許多國家的紅地毯,檢閱過不同膚色、不同裝束、不同陣容的三軍儀仗隊。對中國的這支儀仗隊,他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描寫的:“中國儀仗隊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個……當我沿著長長的隊列走去的時候,每個士兵在我經過時慢慢轉動他的頭,在密集的行列中產生一種幾乎使人認為行動受催眠影響的感覺!
【英國女王訪華】 1986年北京的金秋時節(ji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第一次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儀仗隊,她連聲稱贊“OK!中國軍人,舉世無雙!”
女王破例向中國有關部門提出,希望能有一名中國儀仗兵隨她中國之行。 他就是當年被選中的儀仗兵解綠江。十多年過去了,解綠江已經是中國某座小城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回想起當年他顯得很平靜。
(解綠江:伊麗莎白在上海訪問完了以后她要舉行一個答謝宴會,邀請當時國家主席李先念和上海市委的一些主要領導,英國皇家儀仗隊在船上進行軍樂表演,當時英國女王就在我身邊可是作為我來講,今天回想起來,確實是連英國女王當時長什么樣我都沒看到。領導人上船以后,當時整個浮碼頭只有我一個人了,孤零零的一個人,站在這里手持鋼槍執(zhí)行任務。一直到晚上八點多,宴會才結束,這個時候,我已經在船上站立了已經是將近七個小時了,這個時候好多記者,中外記者,就主動跑過來。為我拍照,這個時候,我還是像雕塑一樣,站到那兒一動不動。)
當這位儀仗兵,在這條豪華的游輪上出色完成了陪同女王的禮賓任務后,中國外交部為他請功,三軍儀仗隊的答復是:這樣的士兵我們有許多。
1997年7月1日,三軍儀仗隊在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時刻,又擔負起一個特殊而神圣的使命。 (大隊長程志強:1997年7月1日,我?guī)ьI全隊官兵赴香港,進行政權交接儀式。我們在香港期間,由于兩家多次的合練,我們在合練當中,英國的儀仗隊說,按他們的動作程序做,我方堅持我們的動作程序。結果我們雙方一較量,他對我們編排的動作程序非常感興趣,也覺得非常認可。)
(香港回歸升旗手朱濤: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歌是46秒,為了能在46秒以內把國旗升到旗桿頂端,我練了整整5千次,沒有一次誤差。合練時,我們和英方協(xié)商好,米字旗降下以后,給我們空3秒的時間,也就是說,英方必須在距7月1日0時0分3秒時,把旗降下來。而在關鍵的時候,英方卻提前12秒把旗降下來了,我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英國的國歌奏完,卻遲遲不見我們的國歌響起,我的腦子變得一片空白,等我們的國歌一響,我的感覺馬上找到了。那12秒鐘的時間,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世紀。)
(大隊長程志強:這根“權仗”在香港回歸正式交接儀式之前,英國儀仗隊的教官溫斯中校作為禮品贈給我的。他在上邊打上了字“贈程志強、香港1997”,它是香港回歸的見證。)
【閱兵村 儀仗隊訓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年來,共舉行了13次國慶閱兵。1952年以后的歷次閱兵,三軍儀仗隊都作為第一方隊走在閱兵部隊的最前列。
建國五十周年的大典,是中國在20世紀最后一次大閱兵,也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閱兵。作為陸海空三軍的先導,儀仗隊組成的方隊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廣場。為了邁好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儀仗隊員們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艱辛。
【閱兵村 儀仗隊訓練現(xiàn)場紀錄】
【國慶五十周年閱兵】 三軍儀仗隊高擎著“八一”軍旗,邁出了中國五十年國慶大閱兵的第一步。這一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五十年歷程,邁向新世紀的一步;這一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跨過72年征程,走向更加輝煌的一步。
【字幕:48年來,中國三軍儀仗隊先后萬無一失地完成了兩千多次儀仗司禮任務。 1992年3月,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軍旅標兵”榮譽稱號!
“國威、軍威看儀仗”,這就是中國人民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最高獎賞。
監(jiān) 制 呂 志 陳學政 制片人 王丕喜 策 劃 李洪學 編 導 渠陸軍 劉樹人 撰 稿 李西岳 陳 輝 攝 像 渠陸軍
修伯明 蔡開發(fā) 劉宗奇 音 樂 鄭建國 制 片 王志善 宋如意 邢 智 楊 斌 制片主任 李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