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差幾分沒有考上大學,福建省云霄縣考上大學的只有13人,據(jù)說是國家經(jīng)濟緊縮,全國的招生一下被縮減了許多,知道這個結(jié)果后,我只能嘆息。
學校的老師也覺得很可惜,讓我復讀,準備第二年繼續(xù)參加高考,這也是對我的一種特殊照顧,因為我是僑生,對我的照顧也體現(xiàn)國家對歸僑的關心和幫助,學校的其他人是很難得到這種待遇。
我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父母回國后在農(nóng)場務農(nóng),所有的一切都讓他們很辛苦,不能再讓他們?yōu)槲依^續(xù)再拖累,我必須回到他們的身邊,分擔那些本應該由我來做的事……
1
父母沒有別的的技能,回國時就被分配到華僑農(nóng)場,開始我們來到廣西柳城東泉華僑農(nóng)場,這是個新成立的農(nóng)場,各項條件都很簡陋,但最讓父母不適應的是,他們在這里語言不通,做什么事都不方便。這時,伯父知道后,建議父母申請來福建,畢竟這里是自己的老家,有許多熟人和朋友,于是在得到同意后,全家人就來到了云霄常山華僑農(nóng)場。
雖然生活環(huán)境有了改善,但和在印尼時的生活相比,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只不過是看到周圍的人,他們都默默地接受現(xiàn)實,父母也就跟著忘卻這種思慮,每天做好眼前的事。
那時,我覺得高考沒考上,自己比別人多了一份不幸,加之從1960年開始,因為印尼政府限制外籍法令的頒布,我們家就開始命途多舛,父親失去生意,我們失去了生活來源,也失去了那可以看到海的家。
回到農(nóng)場后,我反而感到一種輕松,因為我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惦記的,學著父母們忘記那些已經(jīng)過去的事,做好眼前的事,而能和父母弟弟妹妹在一起,這也能讓我感到快樂。
華僑農(nóng)場也有著自己的魅力,那些從世界各地來的人,他們都帶著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彼此在不斷的融合,不斷的溝通,尤其是年輕人在一起,更是充滿著歡歌笑語,即使在做艱苦的農(nóng)活,這種快樂也會伴隨。
后來才知道,我所在的云霄常山華僑農(nóng)場是中國最好的華僑農(nóng)場之一,很多歸僑都愿意到這兒來,這里的歸僑就像在一個大家庭里,大家從心里真正地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
2
農(nóng)場每年都評比先進,我參加勞動的第一年就被評為先進,當時對此事并不是很在意,但到了第二年,華僑大學要從優(yōu)秀的年輕歸僑中選學生時,農(nóng)場依據(jù)平日的表現(xiàn),將我推薦出去,這其中有我工作表現(xiàn)的緣故,還有因為我曾經(jīng)高考過,只是差了幾分而落榜,所以讓我參加考試還是做了慎重的考慮。
當時常山華僑農(nóng)場有13名推薦考生,經(jīng)過短短的10天的文化輔導后進行了考試,結(jié)果這些人中只有3個人考上,這次我沒有落榜,幸運之神終于青睞了我。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心情格外的興奮,因為這個夢想不僅是我一個人的,也是辛苦一輩子的父母的,他們都沒讀過書,家族里沒有出過一名大學生,更沒想到的事,這個全家的夢想不是在印尼實現(xiàn),而是在自己的國家里實現(xiàn)。
在印尼,像父母他們這輩人幾乎都沒有文化,即使后來因為要做生意,學到的就是幾個生意上常用的字,用于寄給貨物批發(fā)商和記賬用。所以,他們特別希望后代學習文化,即使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
就在我大學即將畢業(yè)的時候,中國開始了“文化大革命”運動,很多學生不得不推遲畢業(yè),我也因此多讀了一年的書。正式畢業(yè)時,中國還處在動蕩時期,本想畢業(yè)后能有一個專業(yè)對口的工作,但只能分配到農(nóng)村工作,好在這時大學生是國家工作人員,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資,雖然不是很多,但基本上夠用,還可以貼補一些家用。
不久后,我被調(diào)到德化一中當老師,教的是英語,其實我的專業(yè)不是英語,而是政治經(jīng)濟學,學校讓我教英語是因為我是僑生,在印尼讀書學過一些。
經(jīng)歷了那段時間后,我的思想和認識都融入到中國社會中,基本上忘了自己還是一名歸僑,只是在給學生教授英語時,才會偶爾想起在印尼的事,而覺得那都是一些遙遠的過去。
3
“文化大革命”后,福建師范學院恢復辦學,我和丈夫來到了福州,他在師范大學工作,我在師范附屬中學教書,之后的日子,兩個孩子相繼出生,我又一邊忙著工作,一邊操持著家務,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不知不覺地到了退休年紀。
當中國和印尼兩國恢復了正常關系后,有人就趕忙回印尼探親,這消息也觸動了我,自從全家人一起回國,和印尼就再也沒有聯(lián)系,但怎么說,印尼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完全地忘記它是不可能的。
兩個妹妹陸續(xù)來到福州工作,剛來的時候單位沒有房子住,就寄宿在我這兒,后來她們有了住房就離開我這兒,她們走后將裝衣物的大箱子留下,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這箱子就是我們回國時帶著,那是個很大的柚木箱子,箱子的表面依然光滑如鏡,也許是柚木堅硬如鐵的緣故,箱子基本上還是完好如初。
回國時,我才17歲,所有回國的東西都是父親和母親在打點,眼前的木箱是為了回國而買的,是父親特意買的最大的箱子。我還記得,幾個大箱子里面裝有衣服、布匹、面粉、白糖、黃油、餅干……。印象特別深的是,一同回國的人也都是帶這樣的箱子,如果不是寫上地址和姓名,就有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箱子。
看到那往日的物品,心里一陣酸楚,此時辛苦一輩子的父母已離開人世,讓我想念他們的就只有眼前這個非常一般的木箱子。
丈夫說,大箱子很占地方,于是就把它放到了樓下的儲藏間,我也覺得那是放木箱的地方,反正不用的東西總要有地方擱,就像過去的記憶也要在心里找一個地方放置一樣。
4
隨著回印尼的人越來越多,我一直想努力平靜的心總會被攪起陣陣的漣漪,我和那些回印尼探親的人不同,因為我在那兒已經(jīng)沒有親人或者熟人,我也在問自己,我回去能做什么?每次這樣問后,都打消了回去的念頭。
雖然沒有了回去的念頭,可一旦有人探親回來,還是喜歡聽聽他們的所見所聞,有時聽著聽著,就會陷入一種遐想,因為他們所講的印尼見聞,有七分熟悉,但還有三分陌生,而無論熟悉也好、陌生也罷,都會很自然地牽動我的心。
有時我也在想,如果父母還活著,他們又會怎樣呢?說不定他們還是愿意回去看看,他們比我更熟悉那里,也比我對那里更有感情。
能記得離開家的那天早晨,大街上很安靜,全家人走出家門后,父親轉(zhuǎn)身將門關上。 我們家的前面是商店,后面是住房,一年到頭從沒有關過門,所以父親的這次的關門非同一般。
大家一起步行到碼頭,碼頭離家只有幾十米遠,就在要登上小船時,我下意識地轉(zhuǎn)過身來,朝著家的方向看了看,我知道這次是永遠地離開了家。從讀小學開始,我就每天離開家,因為小鎮(zhèn)沒有華文學校,必須到幾十公里外的縣城讀書,到了讀中學時,離開家的時間就更長了,我讀的是泗水中華中學,寄宿在學校附近的人家里,只是到了星期天才回家,但這次離開家,心里感到格外的沉重。
海峽不寬,大約只有4公里,對面就是泗水的港口,在那兒?康摹按髮毎病必涊喪怯芍袊鈦斫游覀兓貒妮喆]喆臒焽枵爸鵁,隨時可以起航,就是這條輪船,將帶著我們,還有和我們一起的人,去開始新的生活。
……
一位不久前從印尼探親回來的熟人告訴我,他到過了印尼馬杜拉(Madura)島上的嘎曼(Kamal)小鎮(zhèn),看到了我以前的家。他說,我們家的房子還在,還是原來的樣子,還有人在用,開的也是食雜小商品店。
父親回國時,想把房子賣掉,但怎么也沒賣掉,于是只好委托沒有回國的熟人,繼續(xù)幫助賣,而后來的情況我就不清楚了。
聽到那房子的事后,心情格外的激動。要知道就是在這座房子里,我度過了一生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我的理想和憧憬都是在這房子里萌發(fā)。也是在這房子里,我常和家人圍看《中國畫報》,閱讀來自中國的消息。我更不會忘記,我常帶著弟弟妹妹到家門對面的海堤上散步,然后靜靜地望著大海的遠處。
此時,我忽然覺得那房子就像一位年邁的老人,面對著大海,在無盡的時間里,默默地在等著什么?思念著什么?
于是,我也想回到那兒看看,雖然沒有親人可探,就算是一次旅游,讓我再去看看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看看居住過的房子,看看家門口前的大海,那是我最早看到的大海——心目中最美的大海!
黃秀華,女,印尼歸僑,現(xiàn)年66歲,退休前任職于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黃秀華/口述 林小宇/撰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