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事在編劇,成事在字幕組
與“美劇迷”日益壯大相呼應,美劇論壇日漸氣候,但真正的“幕后英雄”——字幕組更值得我們尊敬。第一個報道字幕組的是《紐約時報》,一篇題為《打破文化屏蔽的中國字幕組》的文章被專欄作者連岳轉載進博客,立即引來跟帖無數(shù)。字幕組既不收費,也不以贏利為目的,這雖然與中國法律打了一個擦邊球,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中國的美劇粉絲們從此過上了“天涯共此時”的日子。
字幕組現(xiàn)象的興起,與《越獄》密不可分。從這部劇開始,網(wǎng)友有了去下載“追看”的沖動,也就有了選擇好版本字幕的傾向,更有了對不同字幕組出品的信任。字幕組成員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根本沒有收入,他們幾乎是憑著熱情來為人民服務,除了一個很重要的收益就是字幕組的內部FTP賬號,擁有FTP賬號就意味著可以看到所有的最新美劇。當然,對FTP賬號的競爭相當激烈,你必須翻譯得又好又快才是前提。
字幕組現(xiàn)象符合網(wǎng)絡自由原則,他們一般在拼兩樣東西,一是拼時間,搶在第一時間把中文字幕發(fā)布出來。以《越獄》字幕組“伊甸園”為例,組員從接收、傳輸、配軸、翻譯、校對到發(fā)布,從上午9點30分到當天下午16點零2分發(fā)布,期間所經(jīng)歷的6個半小時堪稱“生死時速”。為什么要拼時間,原因很簡單,伊甸園的字幕發(fā)布后被下載了1萬多次,而3個小時后另外一個字幕組的下載量不足它的1/10。其次拼的是翻譯好壞,這不僅體現(xiàn)在準確度和時效性上,更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譯者流露的感情。最難之處在于對諺語和俚語的理解,例如《越獄》里的“準備的作用是有限的”(Preparation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這句被譯成“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中國味的融合與語言的錘煉,正是各家字幕組的風評指標。
姑且不論字幕組工作的合法性,至少他們被網(wǎng)友看做是美國流行文化的傳播者。從看《越獄》開始,有了字幕組的適時注釋,觀眾學到了許多知識,從時尚搭配到生化醫(yī)學、從美國地理到FBI的工作流程,甚至包括語言學實戰(zhàn)。這個現(xiàn)象跳脫了大眾傳播的范疇,幾乎涉及到了社會學的交換理論,社會交換與內在獎賞超越了我們通常所認定的“價值”和“成功”。
美劇結尾學:小心!結尾就在你身邊
美國媒體很“無聊”,他們在《越獄》大結局前已經(jīng)掌握了劇情,但是就不直接告訴你,而是給出了十大猜想。好一個爆料!這下子論壇上可熱鬧了,各種“對號入座”的猜想紛紛出爐。最終,在我們看到的結局戲中,邁克爾死了,十大猜想全部說中,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劇迷們很滿意,開始寫下紀念《越獄》的文字,當然,大多數(shù)作者都在懷舊、花癡與俗套間徘徊。
其實在《越獄》第三季的時候,因為遭遇了美國編劇大罷工和收視率下滑,那一季的第13集原本就是大結局。但是,倉促的敘事讓結尾成為“一朵玫瑰和一把槍,邁克爾走上復仇之路”,這令受眾心理得不到紓解,于是怨聲載道。此刻不妨再比較一下,觀眾會更覺得第四季結局的好:幸存的人來到邁克爾的墓前,蘇克雷將自己的吻輕輕的印在了墓碑上,沒有言語,沒有眼淚,沒有下雨,沒有黑傘,爺們之間的友情歲月都鑿刻在記憶中。其實,這兩季中都有人相繼死去,但很明顯地,第四季的結局就不會令大多數(shù)人感到悲傷,這是因為有孩子的出現(xiàn)——邁克爾和莎拉的孩子。太陽底下,生活在繼續(xù),孩子是永恒生命的象征,這個結局方法和《靜靜的頓河》如出一轍。
我們在這里感嘆《越獄》結尾的合乎人情,其實這不過是編劇的一種技巧而已。美劇的核心就是編劇,一部電視劇的編劇往往都是團隊作業(yè),分縱向、橫向好幾個層次來創(chuàng)作劇本,好像造房子一樣,一層層地壘搭上去!对姜z》的成功首先是編劇細節(jié)上的成功,他們往一個普通的警匪故事主干上傾注了大量細枝末節(jié)以完備其懸念。諸多細節(jié)比如邁克爾的文身、破墻的胡克定律、D.B.Cooper劫機的真實案例等等,這里面涉及了美術、地理、幾何、化學等諸多學科常識,甚至還有建筑學、符號學、密碼學、偵破學、心理學等高端的理論,其運用之圓熟、設計之精妙、應變之靈活令人嘆為觀止。
在《越獄》大結局的前后時間,其實也是美國各大電視臺結束當季劇目的時間點,以便空出時間給暑期檔大片、選秀節(jié)目和球賽決戰(zhàn)季。在這一批結尾風潮中,因為《越獄》第四季的21、22集(一季美劇的結尾一般兩集連播)是最終大結局,不同于其他劇目只是當季的結束曲,所以備受網(wǎng)友議論。對劇集走向的猜測,一直以來都是“越獄”迷們在論壇上最愛做的事情,這種習慣對其他美劇也同樣適用。我們知道,結尾的設置都是編劇說了算,好比中國電視劇的大結局都是早就定好的,但在美劇的制作流程中,由于受到制作周期、輿論互動、商業(yè)利益和演員合同的諸多影響,結尾是自由的、公眾的,甚至是出爾反爾的。從參與結尾討論和闡發(fā)結局猜想的劇迷角度來看,怎樣結尾其實并不重要,享受這個猜想的過程才更加有趣。
從《越獄》結局時間點拉一條橫向的軸,一批最紅的美劇如《迷失》、《絕望主婦》、《24》、《CSI》、《實習醫(yī)生格雷》、《犯罪心理》等等都在結尾,如果可以把這個現(xiàn)象定義為“結尾學”,其實說穿了不過是很有效率的美式編劇法。編劇技巧中有一個“鉤子原理”。顧名思義,就是在結尾故意留下一個懸念,這個懸念要尋找合適的時機,但這個時機可以硬造。一季美劇的結尾就是這樣的大“鉤子”,讓你尋死覓活地想看下一季,這和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尾”在突兀感基本一致。美劇的商業(yè)化程度極高,如何設置結尾無非是商業(yè)盈利、演員去留、覆水難收、玩弄觀眾、秘密與謊言等因素左右!秾嵙曖t(yī)生格雷》屬于演員去留式的結尾,《犯罪心理》屬于玩弄觀眾式,《絕望主婦》屬于秘密與謊言式,而《迷失》屬于覆水難收式——上一季讓島消失,這一季讓島被氫彈炸掉——管不了太多,先扯個彌天大謊再說。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中的最后一段就是個“結尾學”的段子,金士杰說了一副對聯(lián):“如果你不去想結尾,結尾很快就會來。如果你老在想結尾,結尾也不會不來!
個中原因,盡在橫批,而這橫批,就是本文的題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