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雖然我們很舍不得您,但是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斗,這件事十萬火急,刻不容緩!”由趙寶剛執(zhí)導(dǎo)、石康編劇的電視劇《奮斗》即將登陸北京電視臺黃金檔。昨日,趙寶剛、石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趙寶剛表示,這是一部表現(xiàn)80后未來的劇,“80后的未來就是這副德行!
主創(chuàng)稱是“反青春劇”
在《與青春有關(guān)的日子》、《我們遙遠(yuǎn)的青春》之后,趙寶剛的這部最新作品在播出之時,就因為同樣表現(xiàn)了一群20歲出頭年輕人的生活,被大家與前兩部作品一起稱做“青春系列”,對此趙寶剛并不認(rèn)同,“把《奮斗》定位在青春劇并不準(zhǔn)確,它主要寫的是80后的事,但還是以寫社會問題為主,其實它就是一個現(xiàn)實劇,提出了比如‘閃婚’這種社會問題的討論!本巹∈蹈钦J(rèn)為,《奮斗》本身就是一部“反青春劇”,“這部劇里面有不少涉及到倫理道德的情節(jié),但是中國的倫理道德劇一般只講夫妻。在《奮斗》里想要告訴那些80后的年輕人的就是,以后你們的生活也就是這樣,學(xué)無所用,感情糾紛!
保留父母戲份希望有互動
之前《我們遙遠(yuǎn)的青春》等相對文藝、適合年輕觀眾觀看的電視劇收視都差強人意,而《奮斗》的主人公也同樣是一群大學(xué)剛畢業(yè)的年輕人,相對固定的受眾人群會不會影響到《奮斗》的收視?趙寶剛對此早有準(zhǔn)備,“我在劇中保留了大量父母的戲份,就是希望觀眾能有個互動,不光是80后的小孩看,他們的父母也能看,并且讓這些父母看看,他們眼中的乖兒子乖女兒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在過什么樣的生活!壁w寶剛告訴記者,除了年輕人在就業(yè)、情感上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以外,孩子與家長的交流問題也是劇中表現(xiàn)的一大重點!80后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他們又沒有兄弟姐妹,心中的苦悶往往無人訴說。進(jìn)入社會之后,也沒有人能夠正確地告訴他們,社會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而這一代的父母也不能為他們作出榜樣,50年代這一代人成功的很少,所以孩子也不服他們管,這就造成了這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主創(chuàng)解讀
石康被打上“趙寶剛烙印”
新京報:為什么選擇《奮斗》這樣一個聽起來比較“土”的名字?
趙寶剛:《奮斗》是石康起的,一聽我就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太酷了!之前我們總是說“艱苦的奮斗”,但是這次我們想表達(dá)的是“愉快的奮斗”、不艱苦的奮斗。拍這個戲也讓我自己的心境有了很大改變,以往我在片場都是暴君,這部戲中我特和藹,在片場我看見一群農(nóng)村的孩子跑來跑去的,就想起了自己當(dāng)年奮斗時的情景。
新京報:80后在你心中是什么樣子?
趙寶剛:膽大、不吝、什么事都想得通,能自我解嘲。比如說劇中人物說的“我年輕我怕誰!”他們就是這樣,戀愛不行再來啊,工作不行再找啊。
石康:很現(xiàn)實,和我們六七十年代的人相比,夢想少了。愛情可以被他們當(dāng)成手段、工具。談好了一場戀愛可以少奮斗3到5年。
新京報:劇中演員的臺詞功底似乎有點跟不上?
趙寶剛:這部劇的演員在臺詞上功力確實不夠,應(yīng)該像拍《編輯部的故事》那樣,先讓演員去練5個星期的臺詞。如果讓孫紅雷和徐靜蕾來演,那感覺一下就出來了。
趙寶剛:看石康前兩集的劇本我特興奮,看到第9集我就落下來了,我覺得還是應(yīng)該在劇本上遵循一些戲劇規(guī)律。一開始跟石康談的時候,他特別猛,覺得自己是個知名作家(笑),我就說你先歇歇吧。3個月之后我倆又在一起“舌戰(zhàn)”了15天,我一直怕這部作品沒故事,總算把石康拉回來了點。
石康:我有個毛病,寫一行字一定要讓別人能看出來這行字是我寫的。《奮斗》拍完后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冒了一身冷汗,發(fā)現(xiàn)趙寶剛頑強的在我背后寫下了“趙寶剛”三個字。(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