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禮華(1900~1997),江蘇青浦人,上海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創(chuàng)辦人,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創(chuàng)辦人
這可能是現代體育史上代表中國出戰(zhàn)的最寒酸的一支籃球隊:隊里只有兩個籃球,一個便宜的訓練用,另一個貴一些,比賽用。每天特供的營養(yǎng)品,是一個雞蛋。為了節(jié)省經費,隊員們要擠在郵輪黑洞洞的貨艙里,在遼闊的太平洋上,度過一個星期的航程。
不過,這支籃球隊卻取得了即便放在今天也無法復制的輝煌戰(zhàn)績。1931年4月,它出征日本,在將近20天時間里,以9勝1平的戰(zhàn)績,橫掃日本的10支籃壇勁旅。
在那個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年代,這個成績著實令人詫異。不過,中國的男性們理應更為羞愧,因為這支籃球隊的成員,是清一色的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學校的女學生,而球隊的創(chuàng)辦者與領隊陸禮華,也是位女性。
自從1922年創(chuàng)辦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學校以來,這名女校長就有著這樣一個夢想——“繁榮我中華民族,必先健壯其母親的體格”。不過,在一個女子纏足數百年的古老帝國里,這個夢想的實現,是個漫長過程。
創(chuàng)辦學校的經費,是陸禮華節(jié)衣縮食省下來的。她原本是中學體育老師,兼了5個學校的體育課,每月收入近200塊大洋。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但在那兩年中,她連一次黃包車也沒舍得坐過。
節(jié)省下的3000塊大洋,對辦一所學校遠遠不夠。于是,她跑遍了上海灘所有銀行,才勉強湊齊了10000塊大洋。在辦學的前10余年中,學校多次“彈盡糧絕”,最糟糕的時候,就連學校司機的工資,都要陸禮華當了自己唯一一條毛裙才能湊齊。
但最本質的問題還在于人心。從小腳女人,到運動場上你追我趕的健將,不是每個傳統的中國女子都有這樣的勇氣。第一屆的招生計劃是50人,但最后只收了18個學生,一個學期30元的學費,還有數人未能交齊。
兩江體校的女生們,身著鮮紅色的短褲和白色短袖襯衣,成了比賽場上的一道新景觀。但許多觀眾并非前來欣賞比賽本身,有報紙這樣寫道:“……襯衣露胸,短袖露臂,短褲露大腿……”
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所“女人的學校”能辦多久。在陸禮華應日本邀請,率隊前去比賽時,中國駐日本大使擔心遭到失敗的羞辱,甚至拒絕前去觀看比賽。不過,在3場漂亮的勝利之后,這位大使卻托人向陸禮華討要了入場券。
隨著女子籃球隊在日本的勝利,人們開始用另一種眼光審視這群年輕的女學生。兩江體校的校董,逐漸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馬相伯、張伯苓、王正廷,顧維均,這些在現代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人物,都成為校董會的成員。
僅用了10多年時間,兩江體校就從一棟租來的老洋房,搬進了一棟擁有自己地皮的4層教學大樓,又購置了12棟民房和一片農田,作為學生宿舍和正式的籃球、排球、田徑等運動場地。
在這所女子體校里,陸禮華為這些年輕的女學生配備了當時上海最有名氣的教師。她們學習的課程,和許多名媛沒有什么分別——除了體育專業(yè)知識之外,還要學習音樂、舞蹈、體操、英語、國文等課程。
不過,陸禮華從來不希望自己培養(yǎng)出的學生,成為交際場上的名媛。很多年后,這位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這樣說過:“我一生追求的事業(yè),無他,不過體育和婦女權利罷了!
為了這個追求,女校長終日撲在學校事務上,連上課睡覺的學生名單都親自掌握。學生畢業(yè)后,陸禮華還負責給她們找工作,如果有學生辭職,只要找到她,她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再幫其尋找合適的職位。
所以,兩江體育學校的學生都喊她媽媽,這或許能彌補這個女人一生都沒有生育的遺憾。在學生中口耳相傳的一個故事是,一個女學生得了極易傳染的傷寒,陸抱著昏迷的學生進醫(yī)院,護士吃驚地看著這個抱著劇烈傳染源的病人,大喊:“天哪,你要趕緊消毒,不然就沒希望了。”
本報記者 林天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