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由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右)率領的海協(xié)會代表團與由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左)率領的臺灣;鶗韴F,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正式就兩岸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展開第一次專家工作商談。 中新社發(fā) 劉震 攝
中新網1月27日電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第一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26日在北京舉行。雙方經過一天坦誠和善意的協(xié)商,取得了多項共識。臺灣“中央社”發(fā)文以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政策時提出“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做喻,稱這也有點類似一步步即將搭建完工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xié)議”。
文章認為,ECFA 的兩岸通用名稱,經過兩岸專家級的業(yè)務磋商后,只用很短的時間就敲定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框架)協(xié)議”,但什么時候簽署?簽署后的實質內容為何?只能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一步步推進。
該文指出,雖然雙方都有意愿本著“先易后難、求同化異、循序漸進、積極穩(wěn)妥”的原則,盡快推動商簽協(xié)議,也努力爭取上半年完成簽署,但從26日的正式業(yè)務性磋商來看,對某些議題尚未達成共識。
文章說,這就是兩岸特色下的經濟合作架構。一個兩岸從未有過的經驗、一個將影響兩岸未來數十年發(fā)展走向的協(xié)議,要在半年時間內談完幾千項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類別,那是難以想象的,只能就架構問題初步達成一些共識。
評論稱,當年,中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實施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政策時,提出以“摸著石頭過河”方式進行嘗試,等大家看到了結果后才能逐步達成共識,否則改革開放就成了一句空話。
“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也有點類似一步步即將搭建完工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xié)議”。經過將近8小時的會談后,兩岸第1次的專家業(yè)務磋商已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早期收獲計劃、貿易救濟、投資與經濟合作等基本內涵,有了初步的共識,但真正難的卻是后頭的細項業(yè)務協(xié)商。
文章最后說,一些林林總總的問題,在兩岸都有積極推動協(xié)議“架構”的意愿下,將留待兩岸各業(yè)務主管機關一一去完成。至于“架構”本身則不成問題,而一般需花3到5年時間才可以完成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在“兩岸特色”和雙方關系發(fā)展千變萬化的形勢下,也只能像鄧小平一樣,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逐步鋪陳未來兩岸經濟的最佳互動方式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