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經過近八個月的調查研究,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及“中央大學”組成的工作團隊首度還原“莫拉克”臺風中小林村滅村的“關鍵110秒”,14日公開對外說明。
這項由臺當局“國科會”主導的大型研究,研究結果重現獻肚山的崩落動態(tài),以及小林村遭到淹埋的整個過程,前后只有110秒。在這短短不到2分鐘的時間里,走山及土石崩移的速度高達每秒50米,相當于時速180公里,聲勢相當驚人。
參與調查的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透露,陳有蘭溪、高屏溪、荖濃溪、隘寮北溪、曾文溪及太麻里溪等臺灣主要溪流的上游集水區(qū),都屬高危險區(qū),當地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根據“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陳建志的研究模擬,小林村遭受兩個階段的淹埋。首先,獻肚山頭標高1445米處,在豪雨不斷沖刷下,去年8月9日清晨6時16分左右以每秒50米的速度,快速向下崩移,并在33秒后,跨越山腰的590高地,總共累積2300萬立方米的土石,相當于3000萬噸,或90萬輛35噸載重大卡車才能載完的重量,瞬間淹埋了小林村北側的聚落。
這些崩落土石同時在坡腳底部的楠峰橋處,堆積成一個臨時性的堰塞土壩,暫時阻斷旗山溪的水流,但在50分鐘內即蓄滿、潰決,含沙濃度高達38%的泥流狂沖而下,隨即掩埋了小林村南側聚落,成為第二道致命的關鍵。
陳宏宇表示,“地質法”規(guī)定土地開發(fā)時,必須進行地質調查,并主動告知相關訊息,避免在高危險地區(qū)過度開發(fā)。但該法至今卻仍無動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