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空巢老人熱盼子女信息
家庭成員中女性比男性更樂于打電話噓寒問暖
編者按:又到重陽。新聞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對空巢老人來說,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莫過于兒孫一個報平安的電話。親情常在心中,溝通從這里開始。在重陽這一天,你擁有同樣的24小時,每小時有同樣的60分鐘。請抽出一分鐘,送出一聲簡單的問候,那也許正是遠方某個人最熱切的期待。
今天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記者近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空巢老人”們都希望兒孫時常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但在外打拼的“新客家人”們卻總是忘記電話報平安或三言兩語就打發(fā)過去了。老人們告訴記者,他們對孩子們滿腔的關懷和愛心只化作一句話:“我們什么都不缺,只要你們過得好。”
電話一響老人搶著接
今年剛做完80歲大壽的張奶奶是個“電話迷”:電話鈴聲一響,她必然搶著去接;偶爾被老伴或大女兒接到了,她就會在旁邊急切地問“誰打來的”。張奶奶家住湖北省荊州市,膝下有十幾個兒孫輩,最近的在身邊、最遠的在美國。每當聽到兩歲的重孫在電話里奶聲奶氣地叫“太奶奶”,或是在美國留學的孫女講些新鮮事,她就笑得合不攏嘴。一邊心疼孩子的電話費,卻又舍不得放下聽筒!爸灰麄儌個都好,我比什么都高興。”張奶奶說,只是“常常記掛孩子們”。
和張奶奶一樣,多位“空巢”老人都有同感,最盼望能常接到兒孫們的電話,“他們沒主動打電話來,我也不敢輕易打過去,怕他們工作忙分了心!
報喜不報憂有苦難言
“不是我不想打電話,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該跟他們聊什么!奔易⌒陆晾绲陌趶V州念大學,因為路途遙遠,一年才回家一次。他很少主動打電話,多是父母每兩星期給他打一次電話。電話里父母往往采取“問答”形式來了解孩子的生活,而阿濤也多數(shù)問父母“身體怎樣”、“家里好不好”等,三言兩語沒話說了就收線。
女白領阿東的媽媽強烈反對女兒從深圳市一家區(qū)屬公立醫(yī)院辭職,曾經(jīng)天天給她打四五個電話,又勸說又責備!皬哪菚r候我就覺得跟她說不到一起去。”打那以后,阿東就很少主動給家里打電話。
來自云南農(nóng)村的方先生供職于廣州一家大型外企,工作、生活壓力很大。“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的,現(xiàn)在這種狀況,父母問起我怎么說呢?打電話也只能少說幾句。”
調(diào)查表明女性更黏親人
調(diào)查顯示,女性更喜歡打電話與家人交流。記者對62名家在外地的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男生32人,女生30人。有六成學生兩星期才與家人聯(lián)系一次,其中多數(shù)男生不太打電話回家,而女生則更愿意與父母交流。來自汕頭的暨大女生小趙說:“我每星期都打三四次電話回家,每次都和父母聊近1個小時!绷硪晃霍叽髮W生小雯卻說:“最怕父母把我們看作今生唯一的依托,想控制我們!
老少都給對方留空間
“這是個溝通問題,無須隨便扣上‘不孝’的帽子!毙睦斫】祵<、廣州大學的章明明老師認為,“很多人內(nèi)心是希望與老人多交流的,只是找不到表達的方式!彼硎,孩子應該經(jīng)常提醒自己“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很悲哀。但同時也不要將打電話的頻率定死,反而成為彼此的負擔。其中的“訣竅”是,晚輩和老人都給對方留下余地不要把對方“逼”得太緊,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即可。(文/記者黃茜 實習生武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