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是國殤——悲痛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中國,請不要為災難哭泣!
盡管汶川的那一日,江河變色,山崩地絕。
我們在本期為您奉獻的特別策劃,敘述了一個個發(fā)生在災區(qū)的小故事,它們或許波瀾不驚,只是大潮中的幾圈漣漪。但在故事的背后,我們卻可以看到災難面前的人性光輝。中國的救災故事,因這種光輝的存在而愈顯壯麗。
與發(fā)生在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較,今天的中國已今非昔比。公民精神的成長與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公民財富的積累、社會的進步和中國政府的變革同步。大量NGO,企業(yè)公民和個體公民積極參與,在政府所展開的“正面戰(zhàn)場”之外,開辟了緊相呼應的抗震救災的“第二戰(zhàn)役”。
全國數十家NGO通過網絡溝通,共同組成松散型的民間團體“賑災援助行動小組”;成都的司機義務組成運輸隊,穿梭在都江堰災區(qū);還有從祖國四面八方自發(fā)奔赴災區(qū)救援的個人志愿者;截至5 月18日,來自社會的捐助總額已達89.45億人民幣……
震后6天,救助同胞的骨血情懷細織密縫,互助擔當的公民行動此伏彼起。這種感同身受、守望相助的文明精神,表達著悲憫、傳遞著溫暖、釋放著理性——而這恰恰是“人性”光芒的最重要的體現。
這場地震或許將成為中國現代公民精神成熟與成長的一部分。災害肯定從不預演,互助同行的公民精神卻可以在大震中生長,為中國書寫一個大寫的“人”字。
以上是本期封面報道的內容。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隨著新法的正式實施,各地在短短十幾天里就出現多起“信息公開申請”。這表明,信息是由政府公開,但公開得由公民推動。
本期時事新動關注公民“信息公開申請”熱潮。
“世上再沒有比民進黨當局更丟臉的執(zhí)政者了。在位的最后20天,他們都無法平靜捱過。”臺北的自由撰稿人林先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一場被稱為世紀騙局的政治事件,折射出臺灣“金援外交”的末路。本期國際報道關注金援案,一出政客與掮客的羅生門。
“傷痕文學”是特殊歷史時期持續(xù)不過一年的寫作潮流。當時的那些作品,如今看來在文學上并不具有長遠的審美價值,但它們成為中國歷史發(fā)展軌跡中可長期保存并供參考的資料。本期“改革開放三十年”關注傷痕文學。
2008年,每個中國人都品嘗著悲喜交加的滋味。 其實,每屆奧運會幾乎都有過在逆境中艱難前行的經歷。經常被作為成功標本,與中國相類比的漢城奧運會也不例外。
本期奧運關注奧運會史上的逆境和挫折。
附:《中國新聞周刊》總第372期目錄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22 悲痛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26 大拯救
32 災難塑造大寫的人
32 廢墟下沒有白天黑夜
35 穿越死亡谷6小時
40 “天使媽媽”從北京馳援
44 救助被壓98小時的男孩
46 “僅僅一天時間,捐助物品就達到了飽和”
48 用最后一滴油送你尋親
49 網絡的力量
52 讓死者有尊嚴地離去
58 豐水期考驗水庫安全
61 什邡:疫情沒有在今晚發(fā)生!
63 480萬災民何處安身?
66 再“見”汶川
時政 POLITICS
68 公民“信息公開申請”起熱潮
70 唐山行政審批“超時即默許”
天下 WORLD
72 金援案:一出政客與掮客的羅生門
科學 Science
74 天文·中產階級的太空夢
76 新技術·風箏發(fā)電
奧運 OLYM PICS
78 逆境中的奧運會
改革30年 REFORM RECORD
80 “傷痕文學”展露傷痕
專欄 COLUMN
86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
87 對歷史應全面記憶理性分析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