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晨報記者收到全球權威雜志《科學》(《Science》)發(fā)來的確認電子郵件:《科學》將在11月9日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同時,《科學》雜志的野生生物專欄作者維吉尼亞·莫爾女士在電話中表示,《科學》雜志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并不表明他們認定周正龍拍攝的野生華南虎照片就是真的!拔覀兯较乱灿X得照片不太對勁!
“虎照”下周五上《科學》
“是的,我們希望華南虎依然存在。”莫爾在電話中向晨報記者透露。她用滿含期待的語氣告訴記者,《科學》雜志認為,如果野生華南虎仍然存在,那是件“令人極其興奮的事情”。
“沒錯,我們一定會刊登這張照片!蹦獱柡芨纱嗟鼗卮鹫f。
“盡管這張照片存在很大的爭議,但當我們看到它時,還是十分興奮。”莫爾告訴記者,她看到中國網(wǎng)上廣為流傳的華南虎照片后,與動物學家托尼·科爾、《科學》雜志的圖片編輯等眾多同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我們真切地希望這張照片是真的。如果華南虎確實還活在大自然中,那是多么棒的一件事情!”莫爾女士透露,11月9日出版的《科學》將為照片配發(fā)一篇小短文,就發(fā)布在“隨機樣本”(RandomSamples)這個欄目中。
今年9月7日,《科學》雜志的《野生生物》(WILDLIFEBI-OLOGY)專欄刊登了題為《野生老虎還能生存么?》一文,作者維吉尼亞·莫爾在文中指出,最近20多年來,世界各地都有野生老虎絕種,其中就包括了中國的華南虎。她針對中國保護瀕危老虎的情況,詳細介紹了“保護中國虎協(xié)會”所進行的老虎野化行動。
該文指出,由于野生老虎需要相當廣泛的活動范圍才能維持一個較大規(guī)模的種群進行繁衍,加上人類目前所進行的包括野化、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等行為都需要相當苛刻的條件,所以想在自然界通過人力再次重現(xiàn)野生華南虎是非常困難的!叭绻覀兪裁炊疾蛔,那么,野生老虎真的會消失。”
刊發(fā)不代表照片就是真的
“我們私下也覺得照片不太對勁!蹦獱柋硎尽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所有關于這張照片的爭議,我們都十分了解。大家認為值得懷疑的地方,也同樣引起了我們的懷疑!蹦獱柛嬖V記者,在他們看來,照片的顏色不太對,包括照片上的環(huán)境和植物等因素。“因為只是一張照片,所以,我們也只能說,嘿,這照片看起來不太對頭。但是,真相是什么,《科學》雜志無法給出定論!
莫爾表示,野生華南虎是否存在,同時還需要虎毛、足跡和其它任何足以證明它依舊沒有絕種的基因證據(jù)來支持。目前大家能夠看到的這張照片,只是使人感到興奮。“真要證明野生華南虎存在,就必須有生物學依據(jù)!彼偃龔娬{(diào),“我們需要證明的是野生華南虎依舊存在,這才是真正使人高興的事情。如果這是一場騙局,最后以鬧劇收場的話,將令人很不愉快。”
得知記者采訪過拍攝“虎照”的周正龍本人后,莫爾十分高興。她告訴記者,《科學》雜志參加這次報道的同事也對事件中的關鍵人物周正龍和謝坤元十分關心!爸苷埵莻什么樣的人?”她向記者詳細了解了采訪周正龍的過程,隨后告訴記者,她和同事之前就認為,周正龍應該是一個很純樸的農(nóng)民,不太可能有造假的本領和動機。
[背景介紹]
《科學》雜志
美國的《科學》雜志與英國的《自然》雜志是學術界并駕齊驅(qū)的兩份極其重要的刊物。
《科學》雜志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chuàng)辦,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縮寫為AAAS)的官方刊物。
《科學》全年51期,為周刊,每周五出版,全球發(fā)行量超過150萬份。該雜志屬于綜合性科學雜志,除了發(fā)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外,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志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鞍l(fā)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科學》雜志的宗旨。
"華南虎熱"給野生動物帶來福音
據(jù)新華社西安11月1日電
陜西省鎮(zhèn)坪縣農(nóng)民周正龍的野生華南虎照片,10月12日公布后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熱議。這股“華南虎熱”,引來了全社會對野生動物更多的關注和愛護,折射出近年來人們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
華南虎亦稱“中國虎”,是中國特有的虎種,曾生活在我國中南部的廣大地區(qū),1996年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到目前,我國存活的圈養(yǎng)華南虎僅為70頭,有研究者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絕跡。
陜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xié)會副秘書長常秀云認為,華南虎成為輿論熱點,是近年來國人動物保護意識快速提高的印證。
常秀云所在的協(xié)會,1984年成立的時候,僅有1000多名會員,起初幾年的動物保護宣傳活動少有人問津,常常流于形式。但近5年來,協(xié)會工作得到了許多國內(nèi)企業(yè)的資助,會員也增加到了2萬多人。
陜西省佛坪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xié)會理事趙建強說,陜西省最近的一次有實物佐證的野生華南虎生存記錄,是1964年在佛坪縣被獵殺的華南虎,此后到現(xiàn)在,佛坪縣尚沒有可信的華南虎蹤跡,忽視瀕危動物保護的后果可見一斑。他希望各地在“華南虎熱”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落實好野生動物保護措施。
[事件回顧]
一照激起千層浪
-10月12日陜西省林業(yè)廳首次公布野生華南虎照片。不僅證明野生華南虎在中國境內(nèi)沒有滅絕,更說明當?shù)貥O可能存有一個野生華南虎的繁殖小種群。
-10月15日天涯社區(qū)的貼圖專區(qū)里出現(xiàn)一個帖子:《陜西華南虎又是假新聞?》,提出針對老虎圖片的6個疑點。
-10月17日網(wǎng)絡質(zhì)疑華南虎照片真?zhèn)蔚臓幷撋仙矫襟w強力介入階段。陜西省林業(yè)廳對質(zhì)疑的說法予以了駁斥。
-10月18日“我可以拿人頭擔保!”被當?shù)刈u為“拍虎英雄”的陜西鎮(zhèn)坪縣城關鎮(zhèn)文采村農(nóng)民周正龍向媒體宣稱,自己所拍的華南虎照片“絕對是真的”。
-10月22日第一個公開質(zhì)疑虎照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傅德志在網(wǎng)上公布示意圖證明虎照有假,并稱要和周正龍“賭腦袋”。
-10月23日周正龍攜帶底片,和陜西省林業(yè)廳相關負責人一起,前往國家林業(yè)局當面匯報。
-10月24日國家林業(yè)局有關部門負責人發(fā)表談話,稱決定組織專家赴當?shù)剡M行野生華南虎資源狀況專項調(diào)查。
-10月29日陜西省林業(yè)廳有關人員展示了周正龍所拍攝的膠卷(負片)及用膠卷沖冼放大的彩色照片。展示膠卷顯示,周正龍使用的是富士彩色負片,透光觀看膠卷成像正常。從照片上看,虎目有明顯變化。
-昨天凌晨晨報記者獲得全球權威學術雜志《科學》的電子郵件確認,該雜志將于11月9日刊登廣受爭議的野生華南虎照片,以引起國際社會對保護野生華南虎的重視。
[各方反應]
陜西省林業(yè)廳信息中心主任關克:
能上《科學》令人振奮
“這個消息對我和周正龍來說,都十分重要!”陜西省林業(yè)廳信息中心主任關克有點哽咽,“我們的壓力太大了!”昨天下午,當記者把《科學》雜志確認即將刊登“虎照”的消息告知他時,關克顯得十分激動。
關克告訴記者,作為全球最權威的學術雜志,《科學》雜志刊登這一照片意味著對保護野生華南虎的工作十分關注!斑@才是一直以來大家應該真正關心的!
“虎照”公布以來,對照片真假的質(zhì)疑、以及關克本人為周正龍的辯護致使整個事件越來越熱,相關當事人承受了巨大壓力。盡管如此,關克還是向記者表示,周正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很多人要求我們公布更多的照片,或者再拍一張老虎的照片。事實上,周正龍拍攝的所有照片底片現(xiàn)在都在陜西省林業(yè)廳,我們對數(shù)碼和膠片底片都放大到了24寸!
據(jù)關克介紹,超過一半的照片成像不清晰,尤其是用膠片拍攝的,不夠清楚。只有一些使用廣角拍攝的數(shù)碼照片效果很好。在照片里,老虎的左前爪和尾巴都有輕微變化,這是完全能夠觀察出來的。不過,周正龍在拍攝時只進行了前后移動,而沒有左右移動,所以看起來都是一個角度。
此前,天涯社區(qū)曾出現(xiàn)一個帖子:《陜西華南虎又是假新聞?》,帖主在文章里提到,“陜西出現(xiàn)華南虎”的新聞被眾多媒體轉(zhuǎn)載之后,也引來不少質(zhì)疑的聲音。質(zhì)疑主要針對老虎圖片的6個疑點,并指出老虎圖片有處理過之嫌,并要求網(wǎng)友們幫忙鑒定。
“有些質(zhì)疑簡直是不講道理,這些人為什么不想想,當他們自己面對野生老虎時,敢于大幅度地移動并拍攝照片嗎?”他有些憤怒。
談到事情可能的發(fā)展趨勢時,關克有些傷感!耙晃徽嬲挠⑿,當他的身上潑滿臟水后,即便清洗完了還是會留下難聞的味道!彼僖淮翁岬搅酥苷。“這個純樸的農(nóng)民,其實完全應該贏得人們對他的尊重!
昨天晚上,記者將《科學》雜志將刊登野生華南虎照片的消息告知周正龍本人時,他只是很簡單地回答了一個“好”字。就在昨天,還有一些媒體就照片真?zhèn)螁栴}采訪了他。
植物學家傅德志:
如需質(zhì)疑,請用中國學者的成果
“如果《科學》認為這張照片是真的,那我不管;不過要是《科學》認為照片有假,請他們一定要使用中國學者的質(zhì)疑成果。”要和周正龍“賭腦袋”的植物學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傅德志昨天向記者表示,“這關系到中國學者的聲譽問題!
他認為,《科學》雜志是一份有影響力的學術刊物,刊登老虎照片這件事情“十分重要”!斑@張照片當然是假的,這一點勿庸置疑。所以,《科學》假如需要對此進行質(zhì)疑,我們可以馬上組織一篇文章給他們,不需要人家再從頭找證據(jù)!
他再三強調(diào):“虎照是偽造的,這一質(zhì)疑成果屬于中國學者。” (記者郁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