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評:47塊2毛的“巨款”援助何以讓人感動?
不久前,塞外山城河北張家口市林園北社區(qū),收到了一筆捐給云南彝良地震災(zāi)區(qū)的款。這筆47塊2毛的捐款,零零碎碎,夾雜著一些鋼镚兒,裝在一個塑料袋里。這是一對身有殘疾、以撿破爛為生的拾荒父子對災(zāi)區(qū)人民的一點心意。這一行動,被網(wǎng)民譽為“菩薩行”,并引發(fā)了如潮的感動。(9月25日 新華網(wǎng))
47塊2毛錢,可能不夠某些人用一次餐、乘一次出租,或者打麻將點一兩次“炮”?蓪τ谛侣勚械鸟R江父子來說,是一筆真正的“巨款”——“這點錢,需要他們賣出去100多公斤紙箱,8分錢一個的塑料瓶他們要撿近600個”!在他們“慷慨解囊”背后,一家五口所住的家陰暗潮濕,“看起來更像一個凌亂不堪的窩棚”,連個電視機都沒有,全家一個月最多收入五六百塊錢,全靠國家和社會幫助。連生存都自顧不暇,還捐款盡心意,怎不叫人為之感動?
從馬江父子身上,我分明感受到,他們身雖“卑微”,愛心同樣尊貴。他們的“微義舉”,傳遞出一種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如今每有災(zāi)難發(fā)生,人們紛紛捐款捐物以表達愛心。但不可否認,也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本身沒有錢,做不了公益,獻不了愛心;幫助別人必須是自己有錢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是以我們的慈善事業(yè)有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向善之心有余,行善之舉不足。比如筆者曾看到一則報道:在捐款現(xiàn)場,一位農(nóng)民工看著城里人將一張張百元大鈔投進捐款箱,再看看自己手中的10元錢,就怯怯地將錢揣回衣兜,汗顏地離開了。
而馬江父子捐出零零碎碎的47塊2毛錢說明:公益沒有門檻,愛心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慈善不分貴賤;捐一百元是行善,捐一元錢也是行善,都能產(chǎn)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來自民間的微弱慈善力量,有時候,比那些富翁明星的百萬上億捐款更能震動人心。
據(jù)報道,在慈善事業(yè)中,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2007年2月,剛剛卸任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里舉行了一場慈善晚宴。應(yīng)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當(dāng)一個叫露西的小女孩兒捧著她的全部儲蓄來到莊園,要求進去參加慈善晚宴時被保安阻止。小露西說:“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她的話打動了全場人員。當(dāng)晚,慈善的主角是小露西,主題變成:“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是的,只要心懷單純的仁愛之心,慈善人人可為。激活人們心中那棵向善的種子,并使之生根發(fā)芽的,其實并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他或她是否具有愛心,是否具有一股向善的能量與動力、行善的勇氣與信心。面對災(zāi)難和窮苦的人家,當(dāng)人人都像馬江父子那樣,哪怕自身再窮再苦,都“多少盡一點心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民公益時代”便指日可待。(何勇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