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其實我也注意到這樣一個數字,我手里有一個板,這是從1982年到2005年統(tǒng)計的一個出生性別比。1982年的時候是一百個女嬰,同時產生108點多的男嬰,但是到了2005年的時候這個比例已經達到118.58了,我們可以注意到,實際我們從80年代初開始產生計劃生育政策,我能不能來判斷,說現在這樣一個出生性別比持續(xù)偏高,跟現行的人口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趙白鴿:現行的人口政策跟這個東西有沒有關系呢?我想用三組數據來說,我不能說沒有直接的關系,第一個請大家看一下,整個出生性別比的問題,不是在中國實行人口政策以后,中國實行人口政策,我們計劃生育政策是在80年代,可是這個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大概在幾千年前就開始出現,就是選擇男性偏好這樣一個問題。第二個,我想給你的情況介紹,目前世界上有兩個很有代表性的國家,一個是印度,一個是南韓,這兩個國家是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但是仍然出現這樣一個問題。
主持人:他們也高嗎?高到什么程度?
趙白鴿:也高。印度非常嚴重,他們測算到2020年可能有五千萬。
主持人:就是光棍比我們還多,是這意思。
趙白鴿:對,這個是根據國際上的報道數據,南韓是一個很工業(yè)化的國家,但是由于亞洲地區(qū)文化的滲透和影響,在那樣一個國家也同樣存在著性別偏好和性別選擇問題。我還想說一點,在中國,在計劃生育政策執(zhí)行得比較好的地區(qū),比方像北京、天津和上海,政策是非常嚴格的,很多就是一孩政策,可是那個性別比比起我們的中部地區(qū)可能沒有那么嚴重。我說這些話并不是說我們的生育政策跟它毫無關系,實際上還是有一部分影響,它的影響在哪里呢?由于對人口數量或者家庭規(guī)模的限制,可能使公眾在性別選擇方面有更多的急迫性和緊迫性。
主持人:有沒有可能做一些調整?
趙白鴿:你說的調整,所以我要問你調整是什么?
主持人:比如說農村那些你生兩個,這樣可以選擇男女,我想這個比例可能就更自然一些了。
趙白鴿:我想要告訴你一個情況,這是我的一個判斷,即使是你說了農村可以生兩個孩子,這個性別選擇還仍然會存在的,還仍然會存在。我覺得整個政策調整不完全是指生育政策,應該是整個社會發(fā)展政策,比方女孩的就業(yè)問題,她的教育的問題、醫(yī)療問題,女孩的繼承權的問題,特別是婦女的同工同酬政策的實施,當然,生育政策方面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改進。
主持人:我做一個現場調查,年輕人都沒結婚吧,想要女孩的舉手,三個,想要男孩的舉手,就兩個。其他沒舉手的是不是都不想要孩子了?
觀 眾:順其自然。
主持人:順其自然,男女都行的舉手。剛才我也現場隨機做了一個調查,當然絕大部分同學選擇就是順其自然,男女都一樣,但是我想很多人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說,想要男孩的人多,所以才會出現這樣一個性別比,尤其是農村。因為確實從剛才的統(tǒng)計數字來看,農村也是出生性別比失調比較嚴重的地方。我知道趙主任不僅留過洋,在美國做過博士后,而且在農村待過四年,在江西待過四年,我想您可能在當地對農村人想要一個男孩這種體會更深,我們這兒也有一張照片,是您當時跟村里的一個,那個時候還是兒時的玩伴,年輕時的玩伴,現在都老了。
趙白鴿:義秀,她是我在江西萬安縣井岡山地區(qū)插隊時候的一個農村時候的伙伴,跟我同一年出生的,1952年出生的,我今年春節(jié)去看她了。當時她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老師,她帶我一起上山去砍柴,去水庫上修水庫,同時去碼頭上扛大包。
主持人:當時多大年紀?
趙白鴿:16歲,那段經歷給我很深刻的教育,我深深地體會到,在農村,作為一個農民不容易,特別作為一個農村的女孩不容易,我經常在想,如果我到今天還是像義秀一樣在農村,我可能也會希望是一個男孩,為什么呢?因為她需要有勞動力下地干活,她需要有人掙工分,需要有人為她的養(yǎng)老保障提供一個家庭的支撐系統(tǒng)。我這次跟義秀聊天,我問她,我說你們現在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你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她告訴我四件事情,一個要有錢,就是致富,一個要健康,不生病,第三個要有一個有出息的孩子,第四個,要有保障,這個保障包括他們老了以后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