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奧協代表大會上,國際奧委會所屬205個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均明確表示將派隊參加北京奧運會。這意味著,北京奧運會有望成為歷史上參加國家和地區(qū)最多的一屆奧運會。
舉辦奧運會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開放辦奧運”是國際奧委會的要求和奧運會慣例。北京奧組委在實際籌辦過程中始終廣泛開展國際協作,吸收全人類的智慧,借用全世界的人才,從而保證奧運會的國際水準。
“TOK”,是奧運會組織工作中非常流行的一個英文縮寫,意思是“知識轉讓”,這也是北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簽署的《主辦城市合同》中規(guī)定的一項義務。奧運會知識轉讓項目是國際奧委會在悉尼奧運會籌備期間發(fā)起的,其宗旨在于將歷屆奧運會組委會的組織管理經驗和知識遺產整理后轉讓給下屆組委會,使未來的東道主無需再白手起家。在此基礎上,國際奧委會于2002年2月正式成立奧運會知識服務機構,負責向申辦和籌辦奧運會的國家和城市提供有關奧運會的知識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申辦或籌辦工作。
北京奧組委于2003年初開始舉辦奧運會知識轉讓系列學習班,類似的專題培訓班根據需要每年舉辦十幾次,內容涉及項目管理、戰(zhàn)略計劃、場館及臨建設施、奧運會安保、交通、醫(yī)療衛(wèi)生、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正是由于國際奧委會的這個“無私援助項目”,北京奧組委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眾長,較快地掌握奧運會籌備的知識、經驗和方法。
國際奧委會對北京奧運會的支持和指導是全方位的。在場館建設方面,國際奧委會曾建議北京奧組委抑制建設熱潮,他們擔心北京新場館落成的日期太早,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2006年10月,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主席凱文·高斯帕表示,讓這些體育場館在奧運會開幕之前沉寂太久,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這些建筑的維護費用將會十分昂貴,而且不會帶來任何收益。這個提醒很及時,也很重要,它使北京奧組委對場館建設的態(tài)度更加理性和審慎。
對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國際奧委會一直給予高度評價。這是信任,更是鞭策。前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始終認為,“選擇北京舉辦奧運會是十分正確的,我從不為此后悔”。今年4月初,在新加坡訪問時,薩馬蘭奇的繼任者羅格也表示,“國際奧委會始終相信讓北京主辦奧運會是明智的選擇,我們絕對不會后悔”。
2006年10月,在北京參加第五屆世界體育、教育與文化論壇時,羅格表示,“過去5年里北京的奧運籌辦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也善意地提醒道:“北京奧組委以及中國人民一定不能松懈,自滿是你們最大的敵人,千萬不能認為一切都沒有問題了。直到奧運會閉幕前你們都不能松懈!
談到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羅格說:“我期待著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形象,以及對中國豐富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展現。”但他同時強調,由于全球將有超過40億人通過電視轉播觀看奧運會開幕式,“奧運會開幕式要為外國人所認可,就必須適當吸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元素,從而實現和諧” 。
這些朋友般的提醒和建議有著十分具體的指導價值,對此,北京奧組委認真聽取,充分采納。
也許人們注意到,在有關北京奧運會籌辦的新聞報道中,“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的“曝光率”非常之高。的確,作為各屆奧運會組委會與國際奧委會溝通、協作的橋梁,協調委員會在奧運籌辦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北京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表示,在協調委員會中,很多人曾是奧運會選手,一些人也曾在奧運會組委會工作過,他們都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yè)技能。如此寶貴的資源為每個主辦國和組委會儲備了非常難得的知識和實踐財富,從而讓大家不走或少走彎路。
今年4月初和7月初,奧運會開幕前協調委員會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以及國際奧委會—北京奧組委最后一次重點議題工作會議分別在北京召開。其實,類似的會開得非常之多。北京申奧成功不久,協調委員會就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圍繞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市場開發(fā)、奧運村規(guī)劃、住宿、信息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議題與北京奧組委官員進行會談,為北京奧組委啟動籌備工作提供及時而有力的幫助。
在過去的7年中,維爾布魯根率領的協調委員會多次到訪北京,與北京市、北京奧組委就籌辦工作的諸多細節(jié)進行反復磋商。可以說,協調委員會早已成為北京奧組委的“左膀右臂”,他們出色的工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霞光 王建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