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全國多個地方召開水價聽證會。但是,如此一個反映民主、民意的好方法,卻遭到眾多質(zhì)疑,當然這些質(zhì)疑也不是空穴來風,自有其事實存在。代表身份張冠李戴,代表話語南轅北轍等等。公眾是霧里看花,心里卻像明鏡一樣。所謂的聽證會也就是“一場戲”罷了。
難道是聽證會這個制度落伍了?不是,落伍的是我們的行動,不僅僅是聽證會主辦方的思想行為落伍,連一些代表、媒體的參與者也落伍了。聽證會作為主辦方,在開聽證會的時候顯得很神秘,不太愿意透露過多“風聲”,按照“普遍性”原則,湊齊帶有“各界”頭銜的“民意代表”。然后,邀請幾家當?shù)刂襟w的親密的媒體朋友“捧場”,一場“針尖對麥芒”的爭論過后,一個經(jīng)歷了充分醞釀,完全辯論,科學決斷,民意廣泛的聽證結(jié)果就出爐了。在媒體富有技巧的報道后,市民只看表述看不出一點破綻,邏輯上沒有明顯傷痕,但是,心里總是有塊“堵”,說不出道不明。
聽證會召開的轟轟烈烈,直接服從聽證會結(jié)果,還要付出相關成本的市民,卻看不到聽證會的半點身影。聽證會“太瘦了”,瘦的皮包骨頭。市民都相信眼見為實,這都看不見了,心里難免空落落的。要想“征服”市民,讓市民打心底里接受聽證會的結(jié)果。聽證會就應該“增肥”。
首先,代表要真正帶有普遍性,帶有一定群體的觀點。以居民小區(qū)為單位去了解民意,相當適合,不會花費很多成本。
其次,聽證內(nèi)容要提早告知市民,讓他們充分思考,確定立場。聽證會結(jié)束后,要公示結(jié)果,再次接受市民民意的檢驗。
最后,法律部門、媒體的監(jiān)督公正性,要對社會公布法律部門、媒體現(xiàn)場聽證監(jiān)督的具體人員,要讓他們接受市民的道德監(jiān)督。
聽證會的骨架已經(jīng)形成,其體魄還不算健壯。筆者認為,只有讓聽證會制度健壯起來,它的實效才能發(fā)揮出來。聽證的威力才能真實存在。(劉華棟 王朝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