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7日電 據(jù)《國際金融報》報道,人民幣與國際強勢貨幣間的價格問題成為即敏感且關鍵的問題。如何確定好人民幣匯率(主要是兌美元),不僅關系到中國本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將對別的國家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究其本質(zhì),匯率是一國進行對外交往的貨幣間的價格。人民幣匯率需滿足兩個條件,即既要有利于中國發(fā)展國際貿(mào)易,又要有利于中國吸引外資。這就要求人民幣匯率不能對國際貿(mào)易和吸引外資造成風險,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穩(wěn)定。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從2000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增加幅度較大,而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因素是資本項目增加幅度較大。此外貿(mào)易項目的增加則主要靠加工貿(mào)易所構(gòu)成。這種情況說明,大量外國公司在利用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特點進行勞動力要素套利。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并不能縮小中國貿(mào)易項目的順差。
其次,資本項目直接投資中短期資金較多,這種直接投資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產(chǎn)生的較大規(guī)模外資涌進中國套利。在外國資本所有者看來,由于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風險(人民幣匯率本質(zhì)上是固定匯率制下的匯率),因此只要允許外資進入,就可以實行無風險套利。而如果在套息差的基礎上能夠通過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而得到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則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假定在中國的人民幣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2%,美元在美國的年定期存款利率為0.6%,則100億美元的“熱錢”在美國存1年其本利和為100.6億美元;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8.70,假定在2004年1月1日換成人民幣則為870億元(假定沒有交易成本),再存入中國的商業(yè)銀行,1年后的本利和則為887.4億元人民幣,以不變匯率換成美元,則為104.3億美元;如果在這年年末人民幣升值10%,則887.4億元人民幣在年末換成美元為112.0億美元,資本年收益率達12%。這種情況下,假定有1000億美元在中國套利,則這種升值就相當于多給外資近100億美元的好處。
其實,任何國家在面臨外部壓力時都會適當做些讓步,比如日本接受廣場協(xié)議、美國在1998年秋季調(diào)低利率等,都是在面臨外部壓力下所作的讓步或者說妥協(xié)。但這里必須考慮的是,資本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它的逐利本性決定了其對利潤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因此這一次給予外資一定報酬(指人民幣升值),如果匯率制度不能改革到位,那就會給外資留下了再次攻擊的把柄,人民幣將永遠處于被動地位。
西方國家的市場觀念總是從一種商品的供給與需求來看價格。他們認為既然中國的外匯儲備那樣高,達到了6000多億美元,外匯的供給遠遠超過了對外匯的需求,這樣外匯價格就該下降,人民幣價格就該上升,熱錢就會繼續(xù)進入中國套利。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中國具有欠發(fā)達國家的特征,因此中國必須持有一定的外匯儲備以應付對外進口等外匯需求。也就是說,如果從市場的理念看,一定會存在外匯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
由于中國實行的是強制結(jié)售匯制度,這與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商品自由買賣不同,因此人民幣匯率對其他強勢貨幣自由浮動的價格信號并不準確。合理的選擇應該是繼續(xù)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這樣不僅有利于吸引外資,充分利用外部的資本稟賦,而且也是為了發(fā)展中國國際貿(mào)易的需要。至少在可預見的時段內(nèi),中國沒有必要使人民幣升值。(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