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21日電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在最新一期《財經(jīng)》雜志上撰文指出,中國股市是否在“邊緣化”呢?那么我們首先的問題是什么叫“邊緣化”,是股市跌得很多還是市場已沒有集資功能?
首先,A股真的跌得很多嗎?以上證A股指數(shù)為代表,它在2001年6月13日達到2338點的最高,而到2005年2月1日時,則跌到1248點,跌幅達46.6%。差不多在同一段時間,美國標普500指數(shù)和納斯達克指數(shù)從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這一段時間分別下跌49.1%和77.9%;香港恒生指數(shù)在2000年3月到2003年4月這段時間也下跌了54.1%,都比上海A股跌得多。從上述這些數(shù)字來看,美國和香港股民的損失不比A股股民低,但為什么從沒有人說美國和香港股市“邊緣化”呢?
實際上最根本的分別有兩點:其一,美國和香港的監(jiān)管當局從不以救市為己任,干預重點只在上市公司有沒有違規(guī)和券商有沒有操控股市,在這種情況下,股市調(diào)整得快,跌得很兇,但調(diào)整過后它會反彈。中國政府在這幾年中不能抽身于外,不斷希望救市的做法只是阻止了市場的正常調(diào)整,令中國股市進入“慢死”狀態(tài),這對股市的傷害性是最大的。
其二,中國各級政府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海外市場中股市下跌時,股民很難找政府出氣,但在中國市場中,政府的監(jiān)管者和大股東的雙重身份便讓它處在一個十分被動的角色中。一句“邊緣化”的口號就成為間接要求政府掏腰包為股民埋單的利器。
文章指出,A股市場真的沒有融資能力嗎?這真的是天大的笑話。不知多少中國公司(甚至海外公司在中國的營業(yè)機構(gòu))希望到A股市場集資,但卻因為監(jiān)管機構(gòu)怕影響股市下跌而耽擱下來。國內(nèi)股民一方面談中國股市“邊緣化”,一方面又罵企業(yè)上市是為“圈錢”而來。這是個悖論。
文章還指出,實際上,阻止市場擴容和新股上市是最阻礙中國股市發(fā)展的舉動。
文章著重指出,筆者并不反對政府在解決股權(quán)分置時適當賠償給流通股股東,但即便如此,這也只是政府在盼求市場穩(wěn)定時的權(quán)宜之策,流通股股東是沒有道德上的合理性要求政府補償?shù)。更關鍵的是,政府要給出可信承諾:這是最后的晚餐!把a償”之后,政府應明確表示:市場高低是市場行為,股民不要期待更多救市政策;在詢價制的基礎上,往后不會再有行政措施阻止新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