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這個神秘而又為人們向往的名字,吸引著多少喜愛旅游探險的人;撒哈拉,這塊神秘而又廣闊的土地,與北非各族人民休戚相關(guān),養(yǎng)育了多少生靈;撒哈拉,這里因為發(fā)生過多少神秘、驚險而又動人的故事被人們所稱頌。
給給米:沙漠之城
Nguigmi是尼日利亞的八大城市之一,但人口不多,位于尼日利亞的東南部。由于尼日利亞是撒哈拉沙漠中的國家,環(huán)境條件比沿海國家要惡劣,主要經(jīng)濟為牧業(yè)。能建成這樣的城市已經(jīng)很不容易,當?shù)厝私小敖o給米”(我國地圖上叫恩吉格米)。
給給米北部,臨近小城建有一個小型機場,與首都尼亞美有飛機來往。小城的自由貿(mào)易市場有雜貨區(qū)、服裝區(qū)、食品區(qū)、牧畜交易區(qū)等,還有集中的縫紉鋪、鐵匠鋪、皮匠鋪、木匠鋪等手工作坊區(qū)。當然場面不如邁杜古里的大,人不如那里多,但對位于沙漠的角度看,也算是熱鬧中心了。城市和市場的街道上,除柏油路外,到處是沙地,充分展現(xiàn)了沙漠城市的味道。街上山羊自由地走來走去,成為牧區(qū)城市的一道風景。街上最熱鬧的是加工糧食的作坊,一大群婦女帶著孩子排著隊,等著加工。這里的婦女能夠手提袋子,頭頂著很重的裝滿食品的大盆子,平穩(wěn)地行走。
邁杜古里:最熱鬧的市場
邁杜古里是尼日利亞最東北部,臨近邊境的城市,城市東部為“乍得湖”。邁杜古里的城市十分熱鬧,街上停滿各式各樣的小車,市場上商品交易十分活躍。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貨物,主要以當?shù)氐臑橹鳎钣闷分胁簧偈恰爸袊圃臁钡。當(shù)氐腻、碗、瓢、勺質(zhì)量相對粗糙,但保留了民族特色,有些用木頭和陶瓷燒制的大水桶,是非洲傳統(tǒng)的生活用工藝品,買的人不少。這里用的錢叫“乃熱”,一美元兌換130乃熱。
這里有身份的、講究的男士,都穿著成套的長袍男裝,用布很多,大多為淺色。外套上繡有各種花樣,帽子有的像新疆維吾爾男子戴的小花帽,但樣子各異,也繡有各種花樣。鞋子以皮涼鞋為主。婦女們穿著較為華麗,大多披著色彩艷麗的長衫和披肩,包著頭,只露臉。
這里有紋臉的習俗,有三分之一的男女在臉上劃有疤痕,有的是眉心一道,臉中間各兩道,也有嘴側(cè)或眼部對稱地劃2至3道。這里的城市有很漂亮的尖頂清真寺,每天早上不到5點,信徒們的祈禱聲此起彼伏,有在新疆吐魯番市一樣的韻味。
比爾馬:沙漠中的綠洲
比爾馬是撒哈拉中心的綠洲,除了有植物的地方外,到處是沙,草墩多已光禿禿的,是被牲口過度啃食的結(jié)果。在比爾馬的西北部高處的山丘中,有一個鹽礦,名叫哥拉拉。
鹽場前面的平灘地上會停有大批的駱駝群,約有一千頭。這是運鹽的駱駝,也運來大量的飼草。有婦女會頭頂著裝滿鹽塊的盤子賣鹽,或是其他什么東西。她們在人群和駝群中穿來穿去,向駝群中的人兜售貨物。這里真的很熱鬧,人群熙熙攘攘,駝群和趕駝人來來往往,場面十分壯觀。
在山丘上,有一個個洼地,是產(chǎn)鹽的鹽池和加工鹽的作坊,以及鹽工們的住屋。黑褐色的池水表面是鹽的結(jié)晶,平地上整齊地擺放著壓好的鹽磚。鹽業(yè)也是比爾馬的支柱產(chǎn)業(yè)。
在鹽場的南部的大鹽堿灘上的鹽塊是比爾馬貧民區(qū)的主要建筑材料,可以用來修圍墻和住房的墻,這種鹽塊就是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圍市場出售的土鹽,如果用來做菜,可能會產(chǎn)生缺碘的粗脖子病。
摘自袁國映所著《徒步穿越撒哈拉腹地——中英撒哈拉環(huán)境科學考察紀實》
來源:上海星期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