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澳私校倒閉
不久前,澳大利亞GEOS教育集團旗下的英語學校和St Marks國際學院傳出已關閉的消息,約有40~50名持學生簽證的中國學生受此事件影響。不斷傳出的私立學校倒閉事件讓人們不禁質疑:澳大利亞私立教育是否存在很多問題?澳大利亞對私立學校的監(jiān)管是否加強了?以后還能放心選擇該國的私立學校嗎?
記者為此采訪了一些留學專家和留學生,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如果留學生循正規(guī)渠道,選擇正規(guī)中介報讀澳大利亞的正牌高校,特別是歷史悠久、名氣較大的公立大學,那么基本上無需擔心學校會倒閉。反之,如果把留學作為“混學位”或盡快獲得居留權的捷徑,而選擇一些不太規(guī)范的學校,那么承擔的風險自然大得多。
澳大利亞駐華使領館教育處發(fā)布最新通告指出,澳大利亞教育、就業(yè)和勞動關系部現(xiàn)正盡快為持學生簽證在GEOS 教育集團旗下學校就讀的國際學生安排專門的學生安置會,幫助他們盡快繼續(xù)學業(yè)。現(xiàn)階段,國際學生無需自行聯(lián)系新學校。如果學生自行聯(lián)系轉讀其他學校,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根據(jù)學籍保障計劃或通過《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保障基金安排轉學安置的權力。國際學生需妥善保留在原學校與入學有關的材料和文件包括成績記錄和繳費收據(jù)等,以便日后據(jù)此維護權益。
許多中國留學生習慣了國內學校絕大多數(shù)屬于公立,根本沒有考慮過學校也有倒閉的可能性。但是在澳大利亞,像之前倒閉的莫瑞迪安教育集團這類私立學校是純粹的商業(yè)機構,以營利為目的,倒閉是完全可能的。
公校安全私校有風險
據(jù)啟德教育留學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張超介紹,公立院校幾乎不存在倒閉的風險,因為它的營運資金主要由政府撥款而來,額外的資金則來源于海外留學生的學費收入。從財務上來講,公立院校的經(jīng)營資金較為穩(wěn);而私立院校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學生學費或所屬教會的投資,或其他私立機構的捐款,質量也參差不齊。
近年來,澳大利亞有不少私立學校倒閉,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留學專家分析認為,與北美和歐洲的留學市場相比,澳大利亞以其相對便宜的學費、相對寬松的移民政策和良好的西方教育體系,成為不少中國自費留學生的首選地。同時,隨著澳大利亞國內教育體制的改革,政府對高等學校的撥款不斷減少,源源不斷涌入的海外留學生成了澳大利亞高校的“搖錢樹”。由于巨大的利益驅動,澳大利亞出現(xiàn)了大量良莠不齊的私立學校。有一些學校甚至以幫助學生在簽證資料上造假來吸引生源。
移民政策調整斷了“米路”
張超表示,在過去幾年,中國學生去澳大利亞讀一些私立職業(yè)教育機構的理發(fā)、汽車維修、亞洲廚藝、西點等專業(yè)移民比較容易,然而開設這類課程需要諸如廚房等基礎設施的大筆投入,就這樣,為了吸引更多的印度和中國的學生就讀,一些私立職業(yè)教育機構舉債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張。
然而,自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有了調整,報讀這類課程的學生,申請移民的難度加大;2009年,澳大利亞移民政策再度調整,對想通過讀職業(yè)教育課程而申請移民的學生影響最大,加上近期澳大利亞元持續(xù)升值,申請職業(yè)教育類課程的學生明顯減少,結果造成這類學校的財政困難。
走捷徑慘變吃苦果
留學生出國的動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承擔風險的大小。選擇大型公立學校就讀本科、碩士或更高的學歷教育,是安全的。但也有一部分留學生選擇讀職業(yè)教育課程,目的就是為了移民,這類人群也往往會成為倒閉私校的受害者。
在之前莫瑞迪安教育集團倒閉事件中,一位叫楊帆的留學生就是受害者之一,本科畢業(yè)的他原本可以選擇來澳大利亞讀碩士,但他卻選擇了讀廚師課程,因為“這樣可以迅速簡單地移民澳大利亞”。他的經(jīng)歷值得留學生警醒。
學生權益有三重保障
澳大利亞《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ESOS)確保持學生簽證赴澳留學的國際學生的權益受到澳大利亞法律的保護,為此ESOS 還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分三個層面執(zhí)行——
第一層面是要求學校返還國際學生所支付的學費。第二層面是學籍保障計劃(TAS)。若學校是“學籍保障計劃”的會員院校,學校將為學生安排合適的替代課程。如果學生已向原學校繳納學費,則無須向新學校支付額外學費。如果無法在學籍保障計劃下為國際學生安排合適的替代課程,那么第三層面的保護措施將為國際學生提供協(xié)助。將通過《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保障基金來為學生安排合適的替代課程。如果保障基金無法為國際學生安排合適的替代課程,那么國際學生有權要求退還學費。
溫馨提示
教育部承認的澳大利亞公立技術與繼續(xù)教育學院(TAFE)名單可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wǎng)(www.jsj.edu.cn)上查詢。(李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