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它是眾望所歸,也是眾矢之的。它是幸福之巔,也是不幸之源。它對美丑一視同仁,對貧富一樣公平。它成全了你的快樂,也讓你孤獨。它讓你出眾,也讓你平庸。它是你的旅程,也是你的噩夢。它是你的私人體驗,也是公共的。它是——婚姻。
現在,結婚者多,離婚者多,不婚者亦多。婚姻,不再是必選項。
單身、戀愛、同居、離異的不婚男女們,盡管沒有法律上的伴侶,卻同樣可以享受愛情、事業(yè)、孩子和性。
不婚,有時是因為經濟、感情、性格、經歷、機遇等問題,但不婚本身并不是問題。無論把漂亮姐、知性女、豪華男、經濟適用男如何配對,婚姻本身都不可能完美。而在當代男女都重視自我價值的今天,他們敢如洛爾迦所言:“如果我得沒有自我而生活,我希望失去你!
不婚者群體從未像今天這樣壯大,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鎮(zhèn)定、自信、內心強大。
享受不婚吧,也享受你可能遇上的姻緣。
中國不婚現狀考察
婚姻不再是必選項
不婚或結婚都是人生狀態(tài)之一種,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么。享受不婚,也享受你可能遇上的姻緣。
文/孫琳琳
未來,不斷丟失基因直至消失的Y染色體,將使男與女不再彼此需求也不能傳宗接代。這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科學家的預言,很絕望,但絕不是今天。
今天的問題在于,越來越多的男與女徘徊在從彼此需求到傳宗接代的路上。結婚,不叫成功,成功的是婚后永遠在一起;不婚,未算失敗,失敗是你從來沒愛過。
我是不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中國人說: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句話,中國的未婚女性更愿意主動出擊尋找另一半。中國婚介行業(yè)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城市婚介市場上的男女比例為3﹕7。中國最火的交友節(jié)目《非誠勿擾》中,也是4個男嘉賓對24個女嘉賓。
浙江理工大學在杭州高校進行的婚戀觀調查顯示,36.4%的女生有過相親經歷。對那些想結束單身的人來說,相親是目前最熱門的交友方式。他們參加電視臺的相親節(jié)目,能不能在現場找到另一半無所謂,充分露臉之后,對上眼的自會來接洽;他們網上招親,靠秀照片、曬簡歷引來愿者上鉤。但正如網上買的東西多少有些與想象不符,網上情人豈能盡如人意?你以為緣分天注定,他/她卻可能恃靚行兇。太原一個好想結束單身的男子,半年網絡相親21次,竟然被騙10次之多。
婦聯、傳媒、廣告公司等,亦動不動就搞萬人相親大會,無論元宵、端午、中秋還是國慶長假,都借機組織主題相親。次次擠破頭,舉辦沒有不成功的。武漢的姻緣廟會干脆從企業(yè)和醫(yī)院一車車拉來單身男女玩配對,據說,集體相親成功率更高。
也有人寄希望于親戚朋友介紹,圖的是知根知底。但科學家告訴你,一見鐘情只需3秒,和看不上的人吃完一頓飯,實在浪費青春。而最無體育精神的要數派父母代為相親,求偶這人間游戲,豈能讓別人替你玩?
原本為找到另一半而設的游戲,越來越像一個展示個人魅力的舞臺。在相親節(jié)目中,成為“心動女生”甚至比牽手成功更有面子。目前,中國婚介的成功率只有不到10%,肯在陌生異性身上大把花時間的人,也許并不恨嫁,只是用這種方式求證自己是不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罷了。
拎不清的男女關系
在門戶網站的社會新聞中,以下標題總能吸引點擊:教師婚外情敗露后強行送妻子進精神病院、妻子與丈夫吵架后攜10歲兒子欲觸高壓電、男子因爭吵將妻子刺死后自殺未遂、丈夫揣著假離婚證對外宣稱單身……這些負面新聞是男女關系產生的垃圾,異性相吸怎么會導出這樣的結果,誰也說不清。
中國的夫妻關系比以往更緊張,《2009年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有246.8萬對夫妻離婚,比上年增長了8.8%。爛故事帶壞了孩子對感情和婚姻的感受,卻成為電視臺爭搶收視率的法寶。拐賣后私奔、離婚后同居、兩女爭一夫或一女嫁三人的鬧劇時常上演,當事人不怯場、不罷休,把當代人內心的焦躁難平展現得淋漓盡致。
43歲的導演鄢頗10秒鐘血濺停車場,引出了一連串風流情債,幸而有李小冉無懼緋聞和危險,甚至愿意嫁給他。話說回來,女人一生最大的冒險莫過于愛上賈寶玉式的多情種,多情種看似浪漫,其實招數和耐心都有限,他們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每一段感情都難長久。
全世界都看見賈靜雯伊人憔悴,孫志浩何嘗不被嫉妒和失望所折磨;全世界都看見張寧益的眼淚,馬琳何嘗不感到挫敗和沮喪。感情無法結清,愛上一個人就是3秒鐘的事,你跟她一起逛街、去舞會、上電視并不難,難的是接納她、包容她、原諒她。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吳奇隆離婚后一直不出聲,因為他知道感情是筆糊涂賬,脫不了干系且越描越黑。
眼看男女關系的悲喜劇每天折騰著上演,聰明者絕不輕易邁出第一步。
婚姻不是女人唯一的選擇項
女性的獨立價值正越來越受到推崇,整個社會的晚婚風氣也為個人的不婚提供了底氣,她們中有獨善其身的,也有只談戀愛不結婚的,時代潮流正把女性推向與婚姻無關的生活。
女人很容易為不婚生活找到同類:51%的美國女人獨自生活;1/3的德國年輕女性決定不婚;25至29歲的日本女性未婚率為59%;新加坡1000名適婚女性中只有39.3人結了婚;40歲的劉若英,至今仍單身如初、純真如初。
在中國,北京、上海有30%的適婚青年選擇單身,深圳目前正生活著20萬28歲以上的未婚女白領。與結婚比起來,她們更迫切的需求可能是瘦身、享受生活、擴大交際圈。她們是美容健身機構的VIP,是城市購房族中的剛性需求,是奢侈品的有力消費者,30%的城市單身女白領買大牌從不心疼。而這些價值觀與行為方式,與婚姻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從伊麗莎白一世到香奈爾到奧普拉,沒結婚的杰出女性閃閃發(fā)光。結了婚的倒大多成了黃臉婆,為了下一代放棄自我,在丈夫面前失去魅力,過著缺乏贊美和滋潤的生活。男人又是那么不可靠,即使你付出所有,他仍會挑剔菜太咸、衣服找不到、孩子太吵鬧。
波伏娃曾寫道:“結婚,是社會傳統賦予女人的命運。她必須結婚的理由之一是,她必須為社會提供孩子!爆F在,很多女人的努力,已經使自己逃離了這宿命。
即使你做了情人、二奶、小三,仍是在一種被社會默許的兩性關系狀態(tài)中。這意味著,婚姻不再是女人唯一的選擇項。
不過,單身生活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對婚姻的焦慮造成的恐慌消費,或由孤獨引起的“雙休日綜合征”。日本人干脆直接把單身女人叫做“被男人扔掉的女人”。
對一個女人最大的贊美,也許仍是娶她?
鉆石王老五的特權
這個世界對男人的要求很高。中國1億新生代農民工,80%還沒娶到老婆。80后的裸婚也只是個別現象,想租房結婚?《2009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粉皮書》告訴你,97%的丈母娘不同意。
社會邏輯教男人先立業(yè)后成家,你必須要事業(yè)有成,必須有房有車——房不能有貸款,車至少是馬六,如此才能在婚戀市場抬得起頭來。諷刺的是,當男人名利雙收,就開始渴望自由,周杰倫就一再表示單身很久不急于結婚。
匯豐的調查顯示:在亞洲,中國內地的富人是最年輕、單身最多的(18%)。作為富人,你完全可以不結婚、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因為有整片森林等著你去享用,那是鉆石王老五的特權。而且,你對婚姻表現得越抗拒,就把女人的胃口吊得越高,越受她們追捧。有錢男人可能會掏18萬元摻和一場私人選美,但絕不會掏9塊錢領結婚證,后者的代價太高了。
就算不是富人,很多男人也享受著“片葉不沾身”的單身生活,想看球就看球,想熬夜就熬夜,想背包旅行就背包旅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心未動,身已遠”。一屆南非世界杯,冒出數十個前凸后翹的足球寶貝,這些公共娛樂化的色相任人免費取用,亦是做男人的福利。
《布拉格之戀》中不羈的湯馬斯醫(yī)生最終為癡情的特麗莎許下婚姻,而現實中不婚的男人,對把一夜情誤會成一見鐘情的文藝女青年就沒那么仁慈了。波德萊爾的話雖粗魯,但也許能表達他們的心聲:“如果你再用才女式的哭泣來煩我,我就會把你當成一個野女人,像一個空瓶子似的扔到窗外去!
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么
婚禮結束之后,夫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愛與不愛,而是,誰來洗碗?重慶的80后夫妻,還真有因為“老公飯后不洗碗”而離婚的例子。
溫妮等了曼德拉27年,這對患難夫妻卻在曼德拉出獄不久就離婚了。曼德拉甚至表示,出獄后與脾氣暴躁的溫妮共同生活的那段時間,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相愛容易相處難。對于有婚姻依賴癥、把婚后生活想象得無比美好的人來說,他/她的失望在于對方可能并不以自己所預算的方式愛自己。他/她可能會開小差、會出軌、會發(fā)火、會生病……這些風險都要由你來承擔。你的時間被剝奪,你的私人樂趣可能不被尊重或者沒有發(fā)展空間。你很快發(fā)現,他不再是婚前那個體貼入微的男人了,或她不再是婚前那個小鳥依人的女人了。兩個人彼此抱怨、彼此厭倦,甚至連吵架的興趣都沒有,讓你覺得無望。
此外,出現在另一半身邊的異性,也不斷地讓你擔驚受怕,擔心對方經不住誘惑。而他/她的思想你不能進入,需要查短信、查郵件、查聊天記錄來了解他/她的想法。你非常困惑,但無處可訴,婚姻中甚至連冷暴力都沒有,只有無窮無盡的家庭瑣事。
另一方面,那些以為不結婚就可以保全完整自我和實現自身價值的人,也可能遭到挫敗。因為婚姻除了責任和義務,還有分享和愛的樂趣。靠不婚保存自我的人可能會發(fā)現,自己20歲的理想在30歲、40歲時還只是理想而已,你并沒有足夠的動機和動力來改變或者提升自己。
婚姻本身并不妨礙你實現理想,問題在于你選擇了怎樣的伴侶,在婚姻中持怎樣的價值期待。你可以把婚姻變成一場快樂的旅行,也可以把它變成無休止的噩夢。
不婚或婚都是人生狀態(tài)之一種,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么。享受不婚,也享受你可能遇上的姻緣。
不婚的20個理由
愛情意味著單純的喜歡和美好的性,婚姻則帶你進入復雜瑣碎的生活。你有五花八門的理由說服自己不結婚,只因還沒遇上擊中你的那個人。
女版
不是條件不高,就是穿著內增高
父母教育她從小對自己有高要求,于是她一路讀到博士,月薪逼近六位數,自己買房買車,開始考慮找一個好男人,可她發(fā)現:學歷比她高的收入沒她高,收入比她高的學歷沒她高,難得遇到一個學歷收入都比她高的,腳上卻穿著內增高。
一定要等到白馬王子
她是愛情理想主義者,100%崇拜婚姻和家庭,愈加堅信白馬王子某天一定會從天而降,她抗拒柴米油鹽,每次分手都在博客里寫道“下一個會更好”。偏偏所有的男人都來自火星,金星上永遠沒有異性來客,她只好“唯一結局就是無止境的等”。
工作太忙,沒空成為家庭主婦
她可以為一份文案熬夜到天明,卻根本沒空成為家庭主婦——別人在準備愛心晚餐的時候,她還在起草下一次會議講話。她生活中最熟悉的朋友就是工作伙伴,她的身份可以是上司、紅顏知己甚至是炮友,卻永遠不會是女朋友和妻子。
只想要偶像劇里的王子
A先生開寶馬卻玩世不恭,B先生燒一手好菜卻買不起一個廚房,c先生長得很帥卻只喜歡窩在家里打電動,D先生最懂情趣,可是,長那么丑還學人家玩浪漫!完美男人在哪里?唯有偶像劇才能帶來慰藉。歐美系、日韓系、港臺系,總有一款打動你。
御宅生活容不下男人
與其出門約會還不如在家睡大覺,與其深入了解一個人還不如潛心研究網絡游戲……她習慣回到家先打開冰箱來罐啤酒,躺在沙發(fā)上邊吃零食邊看漫畫打發(fā)時間,凌晨3點還在論壇里團購衣服。她身為御宅族的日程實在排得太滿,容不下哪怕一個男人。
愛上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故事
她可以一個人看世界杯到凌晨5點,新老《三國》一集不漏追到最后。但她和全世界男人都沒有共同語言,她看足球是為了“C羅和卡卡那含情脈脈的眼神”,看《三國》是為了搞清楚“周瑜、劉備哪一個和諸葛亮更配?”每每身邊有不錯的男人出現,她條件反射要找一個CP給他配對,她愛上的其實是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故事。
相親未遂
第一個男人遲到一個多小時,第二個男人開口就問“你家結婚有房嗎?”,第三個男人連停車票都要求打折,第四個男人帶來了他媽,第五個男人根本就有女朋友,第七個男人一看就是個gay,第八個男人看不上她……相親大會就是極品大會,她每月相親兩三次,得出一個結論:好男人,都TMD不缺女人。
星座決定論者
她堅信星座,天秤和雙子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當然水瓶和白羊也不錯。獅子男太大男子主義,天蝎男控制欲太強,摩羯男太斤斤計較,金牛男太沉悶無趣……可惜,她遇到的雙子男劈腿5次,水瓶男號稱無性主義,白羊男又已經結了婚。當終于明白“星座都是騙人的”時,她已經患上了強迫癥:見人就要打聽出生年月日。
婆婆恐懼癥患者
她愛他,但是她怕他媽——論壇里,滿版皆是“我對婆婆無語了”、“老公當著他媽面打我”、“婆婆嫌我生女兒”;書店里,整架都是《婆婆來了》、《婆婆兇猛》、《婆婆吃了媳婦全家》……婆婆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假想敵,面善心惡程度不亞于狼外婆和毒皇后。婆媳關系不好處,不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處理不了家族糾紛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卻是兩家人的事——從去親戚家串門該帶什么禮物,到跟誰家父母住、過年該回誰家、小孩該歸誰養(yǎng),每個問題難度系數都堪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她愿意長期同居,不結婚就不會卷入兩個家庭的糾紛,打破頭也不過“人民內部矛盾”。
最愛趁酒意釋放青春
夜店提供了足夠高效和刺激的空間,讓她能周旋在不同男人之間,享受冒險的愉悅和單身的自由。與其找一個安穩(wěn)的男人共建不安穩(wěn)家庭,倒不如居無定所過一生,“沒有愛情發(fā)生,只好趁著酒意釋放青春”。相夫教子?太老土。為未來打算?別扯了,2012都要來了。
忍不住偷看聊天記錄
QQ聊天記錄和手機短信,永遠是女人最靠得住的私家偵探:你在廚房里做飯,他在QQ上跟前女友say hi;你攢錢計劃未來,他甜蜜呼喚陌生網友“親愛的”;你在他身邊熟睡,他掏出手機短信小三“突然想你了”;你悲催地發(fā)現他對你設置了“在線對其隱身”,而對初戀女友設置了“隱身對其可見”。全世界的女人都在掙扎要不要偷看男人的聊天記錄,手賤是悲劇的根源。
被閨蜜團“捧殺”
閨蜜團可以天天膩在一起:周一聚餐,周二網聊,周三瑜伽,周四煲電話粥,周五還是聚餐,周六郊區(qū)兜風,周日商場血拼……真正的閨蜜之間不懼毒舌,她們擅長嘲笑全天下男人——前天和你吃飯那個太摳門,昨天送花那個太猥瑣,明天要見那個又極有可能是性無能。她們更擅長把彼此捧做天仙下凡,似乎跟誰在一起都是掉了價,一個閨蜜團太強大的人,永遠找不到那個配得上自己的人,這就叫做:捧殺。
不想當媽
《欲望都市》中,有這么一個單身女人大量存在的理由:“這跟生理情況有關,結婚了就得生孩子,過了35歲就得立刻生孩子,就是這么一回事。”其實,她恐懼的是:從結婚第一天開始,她會先變成你的媽,然后再懷孕,變成第二個孩子的媽。屆時,她將身兼數職:兩個孩子的老媽+兩個孩子的義務保姆+兩個孩子的義務廚師。
沒事找爹型
她不想當你媽,但卻希望你是她爹。她不喜歡穿牛仔褲的男人,因為她爹從來都穿西裝,她也討厭大多數穿西裝的男人,因為都沒她爹穿得好看;她覺得男人應該讓她有安全感,最好是兩手一揮就能幫她搞定領導,就像她爹曾經搞定她的班主任那樣。她爹是她心中的完美偶像,當然她不知道:她媽是她爹的第二個媽。
沒錢結婚,偽裝成不想結婚
她是月光族,經受不住高級美食和商場打折季的誘惑,每個月在淘寶上的支付額超過五位數;她有好幾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每一張都負債累累,每個月只還最低數額,然后又迅速刷掉;5是她的幸運數字,因為那天是發(fā)薪日,前一天她的儲蓄卡上僅剩47塊。這個沒房沒車沒儲蓄的女人,碰上了另一個沒房沒車沒儲蓄的男人,只能把沒錢結婚,偽裝成不想結婚。
找男人還不如養(yǎng)條狗
50平方米的小屋足以容納她的全部生活,超市里的一人份包裝讓她完全不擔心浪費,一根打折的按摩棒解決她偶爾的生理需求,養(yǎng)一只寵物就能宣泄她所有的愛意。她最愛的地方是宜家大賣場——因為不僅可以送貨上門,而且說明書完全在理解范疇。連組裝家具這種事情都會了,她還要男人做什么?
男人婚后大變臉
女人從前輩那里得來的經驗往往是:婚后男人就變臉。結婚前,他小心翼翼唯你馬首是瞻,千方百計哄你開心從來不發(fā)脾氣,結婚后,他可能變成家暴男;結婚前,他愿意承擔大小家務,掃地拖地燒飯甚至幫你洗內衣,結婚后,他可能連誰去倒垃圾都要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
我有一個好gay蜜
他的確很好,外貌英俊尚未婚配,知道欣賞她穿哪件衣服更好看,細心察覺她又換了新的妝容;他溫柔體貼,習慣動作是撫摩她的頭,記得她的生理期并在那幾天尤其呵護有加;他收入不菲,又從不擔心她跟他在一起是為了他的錢,也不著急把她騙上床。和他走在一起她會暗自發(fā)狠:“我們怎么就那么配呢?!”直到有一天,他告訴她:“我是你的好gay蜜。”
通往結婚登記處的路充滿荊棘
不是克服了上述所有,就能開開心心奏響婚禮進行曲,因為她還有可能死在去結婚登記處的路上。如果你在“雙方同意”、“父母同意”、“經濟基礎一定”、“雙方還不覺得討厭”和“大吵過三次以上”的條件上都已經滿足,那么,請打開網頁,搜索“結婚流程”。
男版
我很忙,真的很忙
我很忙,真的很忙。我還沒畢業(yè)就忙著找工作,工作了就忙著考研。我要考職稱,要考英語,要考專業(yè)技能。我要準備升職,如果不升職我就準備自己創(chuàng)業(yè)。然后,我就更忙了。我每天回家還要回200封郵件。
我沒錢,真的沒錢
房租水電要錢,吃喝玩樂要錢,買衣服要錢,聚會、泡吧、送禮要錢。我要對父母表表心意,每年春節(jié)回家光路費就得花一大筆錢。我還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iPhone、PS3不能少,我要收碟,我要買書。我要花錢去跑該死的跑步機,然后再花錢猛吃一頓補回來。我每年還有旅游計劃,我的旅游計劃還包括艷遇,這也要錢。所以,我?guī)缀跤貌坏酱嬲,一張工資卡就夠了。
和女人談不攏
要么就跟你聊包包,哎呀,你看這個,我在香港買的哦。要么就玩純情范兒,有時候,我想,縱然等待沒有結果,也會詫異于彼此間的暗涌吧。要么就是大嘴八婆,那誰居然%@,看上去x%*@#,結果還不是#@¥%。要么就是天然呆,啊,你,哦,什么,好吧。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女人了嗎?
女人太不切實際
你以為男人都會幻想和長腿、爆乳、童顏的女明星結婚嗎?不,我告訴你,男人不會這樣。男人都會和普通的女人結婚,然后再幻想長腿、爆乳、童顏的女明星。相反,是女人在幻想和開寶馬、懂情趣、浪蕩不羈、6塊腹肌(或者是8塊?)的男明星結婚。我們都有幻想,男人知道那是幻想,女人以為那是真的。
科技宅沒空戀愛
手機就可以研究兩個月,PS3買來首先要升級固件,電腦定時就要收拾一下,iPhone剛刷完新Rom,iPod又該入手了。好多設備要玩啊,好多軟件要裝啊,好多APP要測試啊。用Evo連接電視,用Android指揮電腦,不要問我為什么,它既然可以,我就一定要去做。這都還是入門玩法,要遇上一個站長級的就更宅了。
看不懂腐女
你有見過腐女這種生物嗎?告訴你,我見過。請問這是怎樣一種生物構造呢?我真的有去報考醫(yī)學院的沖動。她們真的認為這個世界在按照她們的邏輯運轉嗎?或者,她們真的認為有一個平行世界,里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開開心心,而圍觀他們的女人更加開心?我不反對同性戀,我簡直就支持同性戀,可是腐女們的快感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相親簡直就是為了毀滅結婚的念頭
第一個女人遲到一個多小時,第二個女人開頭就問“你有房有車嗎?”,第三個女人一坐下來就把所有最貴的菜點齊了,她以為她在閱兵?第四個女人帶來了她媽,第五個女人不停地和電話那頭的人發(fā)嗲,第七個女人根本就是個純爺們嘛,第八個女人還沒看清就消失了,她說她要趕場……現在我的口頭禪是:“靠,上回那個極品……”
失去自由
你不能再隔三差五叫一群朋友來家吃飯了。你不能在朋友家玩到興頭就徹底不歸了。你不能再接到電話就跑出去了。你不能和朋友單獨出去旅游了。朋友組局再也不會想起你來了。你出差的機會越來越少,你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早。新來的小妹不再和你調情了,人事部的大嬸開始跟你聊天了。
被她家人鄙視
我很怕見她的家人,她爸覺得我是強奸犯,她媽問我什么時候買房,她姑姑嫌我不夠高,她姨媽說她的某個追求者比我強多了。我只和她表弟玩游戲,可是每次都被他輕蔑地踩死。
有太多結婚的替代品
說實話,結婚真的沒有什么必要。有固定女友的時候,共同居住、一起攢錢、生活AA,結婚是多此一舉。沒有固定女友的時候,也可以拍散拖,來去自由。既然有這么多替代方式,結婚還真是缺乏動力。
討厭小清新
以前興小資,現在又開始小清新了。小清新什么的,最討厭了。她們素顏哦;帆布鞋一定要匡威,Vans都不行哦;她們品味不俗,喜歡巖井俊二、不插電、indie電影、先鋒話劇和裝置藝術哦;她們都玩單反,但是不大搞得懂CS4。她們都矢志不嫁,所以男人全都蹲在墻角里哭哦。
隱私不保
你在廚房里辛苦做飯,她在電腦上查你的聊天記錄;你攢錢計劃未來,她記下了你的存折密碼;你在出差途中歸心似箭,她打電話到賓館來冒充特殊服務;你在她身邊睡著了,她轉身去摸你的手機!拔也粫槟汶[私的。”你信了?
女人之間沒有真友誼
女人真是奇怪的動物,閨蜜可以好得不得了,但轉天就會絕交,然后轉天又手挽手去SPA。兄弟則基本無話可說,有事才會上門。如果一個女人不能帶進男人的朋友圈子,那只會醞釀出兩敗俱傷的結局。
不想帶小孩
我不討厭小孩,只要不用我?guī)。小孩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他們的邏輯只有女人才懂。他們要哭、要鬧、要滿地打滾、要把食物吐在地上,他們坐公車要尿尿,上廁所要吃糖,你給他吃糖,然后他就吐你口水。
愛說“我媽說”
為什么女人的戀父情緒是美妙情愫,而男人的戀母情結就是低級趣味呢?不管怎樣,一個嘴邊經常掛著“我媽說”的男人,基本上被釘在婚姻的恥辱柱上了。
都是陌生人
在這個城市里,我是陌生人,她也是。如果我們結婚,對于這個城市,我還是陌生人,她也是。問題是,我們要去哪里結婚、要在哪里生活,在她的城市,還是我的城市,還是我們的城市?
我不是潛力股
我沒房、沒車、沒鉆戒、沒年薪10萬、沒股票期權,我不是潛力股,我升職難以預期,我沒有創(chuàng)業(yè),也不想創(chuàng)業(yè),我沒有富翁老爸,我也沒海外留學。我就是一個普通人,上學成績普通、畢業(yè)工作普通、相貌普通、身高普通、收入普通,我想找個普通女孩,結個普通的婚。但是我找不到,因為普通女孩的要求都是以上那些。
女人婚后大變樣
永遠不要相信女人結婚后和結婚前會是一個人。她們婚前走路都要你扶,婚后能追得你上房。她們婚前喝水都遮臉,婚后上廁所都不關門。她們婚前要浪漫,婚后要省錢。她們婚前跟你談文學,婚后跟你聊菜價。因為,她們覺得自己已經贏了。
為什么好白菜都被豬拱了?
為什么好女人都是拉拉?錯了,男人從來不問這個問題。男人的問題是:為什么好白菜都被豬拱了?對了,男人的敵人不是拉拉,而是豬。
不愿做婚禮上的臨時演員
好吧,最后的一關來了。你愿意為了酒席、婚車、鮮花拱門、喜糖標準和賓客名單和她及她父母吵到天亮嗎?你愿意讓一群土鱉攝影師和化妝師給你拍怪力亂神大雜燴的婚紗照嗎?你愿意站在門口鞠躬打千,像個門童嗎?你愿意那個打了雞血的主持人高叫著你的名字要你做他覺得很刺激的動作嗎?你愿意陪那些不知所謂的人喝莫名其妙的酒喝到吐嗎?承受了一切之后,你回到婚房看著新娘,開始在心里問自己愿意嗎?
綠色早婚,黃色晚婚,藍色當婚,紅色怨婚
所有色彩的性格都可能不婚
紅色是口頭上的“不婚族”,事實上的“恨嫁族”!斗钦\勿擾》90%的嘉賓都是紅色!安换椤笔谷巳菀椎玫蕉喾N多樣的情感體驗,但婚姻其實也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體驗。
文/樂嘉
若不是要談這個話題,我還沒有聽過“不婚族”這個詞。但轉念一想,這樣的人確實很多。不說那鋪天蓋地向我發(fā)來的數以萬計的咨詢郵件中,有多少單身男女一面訴說著情感的苦悶,一面堅定地拒絕走入婚姻;也不說在各類環(huán)境優(yōu)雅的餐廳茶館里,時?梢姷囊粋人瀟灑地拿著小筆記本上網的大齡男女青年們:就說我身邊一位朋友,年屆四十,外形陽光而富有活力,收入豐厚,生活有情趣,怎么看都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可愛中年人,但他就是抱著“只戀愛不結婚”的心態(tài),獨自過活,引無數淑女辣妹嘆息傷懷。
很多人的生活中不再有結婚這件事,這是否一個聰明的選擇,真的是見仁見智。結婚當然有許多的好處,也是一個人擁有成熟的社會關系的重要參考值。從性格的角度看,結婚讓兩個各自有性格中的優(yōu)點和弱點的人,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更好地協作互補,從共建家庭的過程中鍛煉合作精神。佛語說,夫妻是共同修行,個性的修煉也是一個道理。
你的“不婚”是什么顏色的?
現代人往往提出結婚有許多的不好:沉悶乏味、自由受限、審美疲勞……有意思的是,最追求快樂和自由,最喜歡變化、折騰和新鮮感的,是紅色性格,而從實際我接收到的咨詢來看,對婚姻抱怨最多的也是紅色。但因為紅色怕寂寞,需要陪伴,所以往往是口中的“不婚族”,實際是“恨嫁族”。
黃色性格的人有足夠的理由晚婚。忙于事業(yè),沉迷目標,期望心無旁騖地在職場上搏殺和沖刺,都是黃色晚婚的原因。有的索性就不婚了,所有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通過事業(yè)來獲得就足夠了。也有黃色女性離婚后不再結婚,帶著小孩獨自生活。
當黃色把終身大事當作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來看待時,也可能走向反面,由不婚族變?yōu)楸鼗樽濉仨氄业揭粋合適的優(yōu)秀的人結婚,傳承自己的優(yōu)良基因。一位交友網站的負責人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高端女性會員,有外企中高級職位的好工作,因為沒有時間去談戀愛,30多歲了還沒有對象,某天她突然意識到,找終身伴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停掉手中的部分工作,專心一意地在交友網上地毯式搜索,按照年齡、收入等硬指標,篩選出一部分她愿意接受的男人,然后通過一封精心設計的自我推薦信,像求職一樣“投簡歷”,通過“面試”,幾論篩選,找到幾個合適的人進行“試交往”,設置了幾道關卡考驗,最后命中目標。平時生活中的她,雷厲風行,目標感極強,正是我們性格色彩中的黃色。
藍色性格注重規(guī)則,一般觀念會較為傳統。在藍色人群的心目中,婚姻依舊是普世價值的體現,“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是藍色接受的觀念。如果藍色堅定地獨身至死,或許只能是對異性和婚姻徹底失望了吧,如《紅樓夢》中的惜春,受到親人反目“抄檢大觀園”的刺激,對人世間的情感絕望了,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出家為尼。
我在明年即將出版的《大齡單身女性的性格色彩》中,分析過綠色性格是最容易早婚的性格,同理,綠色是最不可能成為“不婚族”的。親人的壓力、異性的熱烈追求,很容易便迫使他們邁進了或許是墳墓或許是天堂的婚姻。因為天性中的隨遇而安,綠色結婚結了就結了,很少糾結,這是令紅色和藍色羨慕的。
紅色性格的“不婚”
上面談到4種不同性格的人對于“不婚”的態(tài)度,下面要重點分析紅色性格的“不婚”。紅色本質是希望有人來陪的,在初涉愛河的年輕中人,最容易高喊“和你一生一世”,甚至交往不出3個月就上演求婚大戲的人,恰恰也是紅色。但紅色的矛盾在于,他所希望追求的快樂,不是一個常量,而是一個變量。無論婚或不婚,他永遠渴望追求變化的新鮮感和刺激的情感體驗,而對于常規(guī)模式的婚姻來說,這種刺激是最缺的,遠不如單身生活來得豐富。如果要給紅色群體一個關于婚姻的定義,說他們“不安于婚”可能是最合適的。曾收到一封來信,咨詢者說“樂老師,我和她都是有婚姻的人,因為沒有辦法從彼此伴侶那得到我們想要的,所以才在一起。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愛我,有沒有辦法可以測試一下?”提問者是典型的紅色,因為不安于婚姻而在婚姻之外尋找更多的情感體驗,但紅色的缺乏安全感又讓他來尋求我的“證言”。自由感和依賴感,是紅色心理需求的兩極,他們日復一日在兩者之間擺,痛并快樂著。而一般意義上說的“因為沒玩夠而不結婚”的人正是紅色,當對自由的追求遠大于對找個人依靠的需求時,自我感覺相對良好的紅色選擇了“不婚”。
文章開頭我提到的40歲不婚男也是紅色性格,年輕時他做過很多跨領域的工作:計算機、地產和餐飲,F在于一個風景絕佳的勝地開設客棧,生意興隆。而他本人常年云游四海,在某個城市動了心,便住下來,短則三五個月,長不過一年半載,便再度起身,向遠方進發(fā)。
年輕時,他愛過空姐,愛過富家女,也曾有溫柔美貌的女子,讓他動了萬家的念頭,甚至為了對方,徹底收了心,專心事業(yè)打拼,但最后情感不了了之。經歷太多之后,他對愛情看得很淡,時時以不婚人士自居,四處揮動衣袖,從不帶走云彩。
經常有紅色性格的活潑美眉主動發(fā)起攻勢,希望將這位鉆石不婚男的想法改變,但每一次的激烈進攻之后,他都更堅定了不婚的念頭,事實上,不婚的身份讓他更加容易得到多種多樣的情感體驗,這,才是本質。
婚姻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體驗
對于“不婚族”,我其實沒有更多的建議。在過去的時代,更多人是因為家境困難而被剝奪了婚姻的權利,現在,更多人因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而放棄了婚姻的義務。正如過去的女性吶喊著要有自己的事業(yè)做職業(yè)婦女,現在的職業(yè)婦女們紛紛憧憬著“等有了錢就不工作了”,F代人的不婚,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日益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但如果你想加入“不婚族”的行列,我想提醒的是,婚姻其實也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體驗。圍城之外看到的風景畢竟和城內不同,打開一扇門抑或關上一扇門,是你自己的選擇。
對“不婚”現象,我歡欣鼓舞
離婚率高,不婚者多,這說明我們的日子過好了,基本的物質生活要求都滿足了,自然對感情、婚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文/吳迪
不婚?我沒有覺得現在很多人不婚,都是渴婚得要命。你看一下身邊40歲的人有幾個不婚的?很少。中國大城市只是初婚的年齡在延后,但是結婚率還是很高的。
但結婚不是每個人此生一定需要做的事。那些自我空間需求特別大的人,比如說有些人不能跟別人共用一個衛(wèi)生間;那些不肯跟任何人做任何妥協的人,比如說為了吃漢堡包還是吃面條都能跟伴侶吵架的,他們是不是需要婚姻的。這些人就是一座孤島,他們的性格太強大了,所以一個人過得好。
先學會戀愛
大部分人結婚的時候都不會去想婚姻本質是什么,再決定結不結婚。大多數是在20多歲的時候,愛得要死,把結婚看成愛的最高形式,就結婚吧。或者說并不相愛,迫切想通過婚姻改變自己的社會身份和地位,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理由。
在結婚之前,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戀愛,F代社會很多人都不會愛了,很多人都類似馬諾那樣熱愛金錢卻蔑視、輕視談戀愛。你可以說現在的人個性張揚,很開放,戀愛成風,性也很泛濫很隨意。但是另一方面我覺得現在的人是很壓抑人性的,怎么說“在寶馬里哭泣”都是不開心的吧。如果可以換得金錢,情愛和性愛都不需要了,所有在感情和肉體上的快樂我們都不需要了,那么除了金錢欲望之外,把其他的欲望都降低到最低點,這不也是一種極端壓抑的生活嗎?人可以跟人民幣做愛嗎?
愛的欲望是天生的,但是愛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才有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大家都習慣用“我愛你”的方式來愛你,戀愛中的困惑就在于你表達愛的方式不是我想要的方式,這就需要學習。
已婚女人最孤獨
婚姻包括3個要素:性、感情、利益。結婚10年之后,婚姻中還有兩個要素存在,這個婚姻就很不錯了。如果只有一個的話還可以維持,如果一個都沒有就早點離吧,三要素都具備,這種情況,只在婚姻蜜月期見過。
婚姻是不完美的。你去問一下已婚的人有幾個是不孤獨的?人生來是孤獨,結婚和生小孩都不可能幫助你去掉孤獨。到我這里來做心理咨詢的人往往是想逃出婚姻的或者婚姻有苦惱的,他們恰恰覺得在婚姻中感覺很孤獨。我記得中國和國外都做過生活滿意度的調查,調查結果生活滿意度最高的是已婚男人,生活滿意度最低的是已婚女人。
作為一個已婚女人,我認同這個調查結果——已婚女人最孤獨。我覺得很真實,已婚女人常常承受著職業(yè)和家庭的雙重壓力,相對于男人,又比較少勇氣實行婚外戀來排遣壓力。
我剛說的3個要素:性、利益、感情,不管貧富,我們結婚以后最先流失掉的是性的樂趣,對性的滿意度持續(xù)降低,這就是人性,所以婚姻最不能滿足的就是性!盎橐鲆馕吨梢噪S時地免費享受性生活”,現在還有男人是這么認為嗎?哪怕一開始抱著天真的想法的男人,一旦踏入婚姻以后他會發(fā)現婚姻里“免費的果子”不好吃,沒多久就吃膩了。
老伴等老了再找,50歲的時候找一個中老年人來戀愛。不是時間越長,感情越好。時間也是感情最大的殺手,永遠不要忘記男女之情,男女之性,都是有圖新鮮的成分在,要不然一些男人拋棄發(fā)妻去娶一個新老婆,為什么?喜新厭舊是人的永恒特性。
不婚者多,說明日子過好了
現在,在歐洲很多人選擇同居不選擇婚姻;在日本這么多年來結婚率持續(xù)下降,同樣的情況也一定會在中國發(fā)生。目前,中國大城市的離婚率是35%,我有信心80后的離婚率將突破45%。
不好意思,作為一個已婚婦女,對離婚率高如此歡欣鼓舞。我有時故意說一下狠話。我是一個誠實的人,不會去謳歌婚姻很完美,婚姻不可能完美,我自己的婚姻也不能用“完美”形容,但是我認可它,認可它所有的缺陷,放大它帶給我的所有的好處。
為什么現在離婚率這么高,晚婚的人這么多,因為你有很多選擇。一個女人不結婚也過得挺好的,而在你媽媽那個年代不結婚要受到很大歧視,可能全家人都會嫌棄你,因為你占了一張原本要讓出來的床。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其中就有這樣的情節(jié)。在我們父母輩的年代里,一個男人只要在上海有一個小閣樓,就不愁沒姑娘嫁他,F在80后不需要通過婚姻就能獲得性生活,不需要通過婚姻就能獲得一間房,甚至不需要婚姻你都可以要一個孩子,婚姻給人帶來的好處在減少,婚姻還有什么誘惑呢?
離婚率高,不婚者多,這說明我們的日子過好了,基本的物質生活要求都滿足了,自然對感情、婚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我們的上輩人來說,戀愛結婚這些事情都是不講究的。他們要求不高、不挑剔,湊合著就過了一輩子了,F在人對戀愛對象太挑剔,或者期望值太高,因此容易失望。
不婚的性生活
一切與責任無關
以前婦科檢查,醫(yī)生問結婚了沒,后來問有男朋友了沒,現在直接問有性生活沒?
文/陳非
為什么結婚?這個問題放到20年前的中國,其真實的原因就是“為了性生活”。如今的中國人,被全球性愛調查為代表的西方“妖魔化”:忽然“平均性伴侶人數超過19人”,忽然“性生活滿意度達到69%”,居全球之冠。不管這個數據是真是假,今天來討論性的問題,至少有了新的語境。
看即性
“很高興見到你。想來個擁抱嗎?或者干一票(make out)?”查理•奧康納在美國的相親節(jié)目《單身漢》上如此自我介紹。在美國人看來,性是釋放性的、對外的,他們把高潮let it go(讓它走,也有罷休的意思),頗有中國人下火清熱的意思。
與此相對應的是約會(dating)文化,《欲望都市》就是一種極端詮釋:4個女人搞得熱火朝天,但能留個3集以上的才能算“認真約會”(seriously dating),5集才算“男朋友”(boyfriend)。而比約會更入門的是“看(see)”。英美國家的小女生聊天,最喜歡交流“Are you seeing somebody(你正在看誰)?”但這看著看著,往往也就上了床。頗有點前幾年中國流行的“純聊天”的意思。
有性生活多好,清熱下火,滋陰壯陽。大凡真正擰巴的,女的必是月經不調或更年期,男的多是空床多年或“有心望明月,明月不照溝渠”。道家和古代中醫(yī)都把“和諧”擺到至高之位,西醫(yī)則有佛洛伊德理論。美貌如查理茲•塞隆公開承認自己的美容秘方之一就是美好的性生活。意大利街頭隨處可見男人對著初次見面的女人唱情歌,先不當事人,路人聽著都覺得人間有愛。一兩個人的性生活,跟《緋聞少女》一樣讓群眾喜聞樂見。
有女朋友去法國,被素昧平生的法國路人甲連著追了三個路口(聽起來略有夸張,但至少是有一個路口的吧),最后兩人自然就去“約會”了。中國的現實中愿意為了與女人性交追一條馬路的男人屈指可數,大家都上《非誠勿擾》炫富炫語出驚人,就是不愿意像查理那樣坦蕩蕩承認“求性生活”。如果相親只是為了求富求語出驚人的對象,那只說明,一,大家的性生活都很豐富,或二,大家都不是相親來的。
婚姻即不性
既然結婚都成了與性無關的事務,性生活反而變得簡單起來。據說90后現在的見面問候語早已超越“吃了沒”成了“干了沒”。大家都不用為自己的一時激素水平過高而蛋疼,該打槍就打槍,打一槍換個地方。
從不孕不育醫(yī)院的廣告,我們才知道,中國該有多少不和諧的婚內性生活?茖W調查顯示,兩個人(無論男女)不論從身體、性情各方面而言多契合,最多8次性關系后就會開始彼此厭倦。從這個角度來看,蜜月后,你就完全不再對枕邊人有真正的興趣了,剩下的摩擦運動無非是有益身體的適當運動。
假設性愛調查69%滿意度成立,無疑婚外的性生活大都是令人滿意的,但這需要多少的婚外性生活來拔高整個調查結果呢?還有一個女朋友,標準的知性女,28歲了每次去體檢都要不停喝水——因為她還是處女,不能做陰道檢查。每次她都在同情與復雜的眼光中剩到最后,等待尿意來臨,但越是緊張越是無法等到,最后連醫(yī)生都因為要去吃午飯而催促她。她只能對天長嘆:“我是個處女,這是我的錯嗎?!”
這當然是她的錯,也不是她的錯。身處一個媽媽告訴你“要潔身自愛”而同時其他人都在告訴你“20歲還是處女就是恥辱”的分裂環(huán)境,結不結婚已經不是令人焦慮的首要問題了。約會文化在被扭曲成一夜情文化后迅速傳播,好像每一個人都必須把與同事、同學、朋友甚至家人的性關系搞得跟《緋聞少女》一樣復雜才算有“豐富人生閱歷”,讓守著最后一片樹葉的東方變得突然比西方還西方了。
生活是姓性的
你不能指望兩個從來性生活的人突然就永遠在一起過完之后的性生活——封建社會的婚姻是允許一夫多妻的,而母系社會則是一妻多夫的。買樓都可以轉手退貨,于是有了試婚,有了試試婚,有了無數次對于“夫妻生活”的試用,只是夫或妻遲遲不來。既然你可以在食品柜前試吃麥片、培根、玉米湯、酸奶還外加一杯咖啡,那你為什么要去買菜回去做飯?好像以前婦科檢查,醫(yī)生問結婚了沒,后來問有男朋友了沒,現在直接問有性生活沒。
在發(fā)源了《愛經》的印度,強奸女游客事件幾乎每天都有見報。印度人發(fā)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超過22.8歲,對于貧困的男青年,這個數字可能還與世紀初的29歲持平。列儂與洋子高呼的“要做愛,不作戰(zhàn)”有了最現實的統計學意義。但好在印度人還能載歌載舞,發(fā)泄身體的若干騷動欲望。這到了娛樂項目匱乏的中國,不婚的人們只能用性生活打發(fā)時間。
英國工業(yè)革命期間,資本家用性套牢工人,鼓勵他們周末在家與妻子“娛樂”,生更多的小孩,有更多的合家團圓人為老板干活。如今英國人對于公共事務表現冷淡,選舉辯論的收視率甚至不比深夜教觀眾如何找G點的節(jié)目高。西方大眾都情感談論《緋聞少女》、《女人幫》里的性關系,政客們則穿著性感得體的衣服傾情表演。成功的職場人應該讓所有的同事都想搞你卻又不得,這條真理也適用于政界。
也許這也是得與不得之間的一種微妙變化:雖然西方約會文化盛行,但大多數人還是相對老實,尤其婚后,大有見慣弱水三千的架勢,看性關系混亂的電視劇只為從中得到生活中沒有的快感,所以他們看老虎與特里的性丑聞又羨慕又不齒:中國人則怎么都拍不好性話題,不知道是文藝界太開放還是性話題在這兒根本不是個話題,但我們有老板公開的新二奶、天上人間的面試現場、離奇的社會新聞版,他們都已經是太好的社會性生活,為普通人的性幻想增添無數抖包袱的猛料。
也許生活就是個已婚的老男人,每晚關燈,看到隔壁鄰居偷情,想到此刻還有無數與“責任”無關的美好的性生活,著實欣慰。
(摘自《新周刊》)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