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1.chinanews.com.cn/08p/PhotoN/080602/080602187ta_3.jpg)
6月2日,國新辦就汶川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情況舉行第二十一次發(fā)布會,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馬儒沛介紹全球華僑華人支持抗震救災及捐贈監(jiān)管使用情況時表示,我們計劃在3—5年內按照“兩個100所”的目標,由華僑捐贈資助100所僑愛學校和100所僑愛衛(wèi)生院的建設。 中新社發(fā) 張宇 攝
|
6月2日,國新辦就汶川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情況舉行第二十一次發(fā)布會,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馬儒沛介紹全球華僑華人支持抗震救災及捐贈監(jiān)管使用情況時表示,我們計劃在3—5年內按照“兩個100所”的目標,由華僑捐贈資助100所僑愛學校和100所僑愛衛(wèi)生院的建設。 中新社發(fā) 張宇 攝
|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日電(張冬冬)中國國務院僑辦今天放心而自豪地宣布:汶川八級地震中,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在災區(qū)捐資建設的三百一十三所學校無一垮塌。
這一結論,是由國僑辦會同四川、甘肅、陜西、重慶僑辦,對地處災區(qū)的三百一十三所僑捐學校逐一排查后得出的。其中,有十八所學校嚴重受損。
何建華在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qū)教育局工作。利州區(qū)與大地震重災區(qū)青川縣毗鄰,位于龍門山地震帶尾端。二十日上午,記者致電何先生時,他正在匯總當地地震中校舍損毀情況。
何建華介紹說,地震中,利州百分之九十五的學校均不同程度受到損毀,其中有三十一所學校的校舍地基下陷,墻體傾斜裂縫,挑梁、構建柱或磚柱折斷甚至垮塌,經鑒定為嚴重危房,急需拆除重建。僑胞捐建的八所學校都在偏遠貧困的山區(qū),卻無一垮塌,維修加固后,還可以觀察使用。
在四川全省,海外僑胞和慈善機構捐建的僑捐學校共有四百六十所,分布在地震重災區(qū)的有六十九座,其中包括美國柯約瑟先生二000年捐建的汶川縣璇口鎮(zhèn)紅福山世華小學,香港應善良福利基金會二00一年捐建的北川縣白坭鄉(xiāng)中心校,香港�;鄞壬苹饡�00三年捐建的青川縣紅光小學,香港健行杏二00六年和二00七年在茂縣捐建的榮惠僑心小學、健行菁云軒僑心小學。這些位于震中的學校,無一垮塌。
日前,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曾表示,要把學校建成最堅固和最安全的地方,學校建筑抗震標準應高于民用建筑最高標準,在災難發(fā)生時學校應成為群眾的避難場所。新加坡李氏基金二00四年捐建的江油市大康第二中心校,就是這樣的范例。大地震過后,教學樓完好無損,地方政府便選擇在校內設立了抗震救災辦公室。
僑捐學校何以屹立不倒?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電話采訪了四川省僑辦國內處處長鄧曉云。鄧先生供職的部門,專管華僑捐贈事宜。
鄧曉云介紹,為保證捐資學校的施工質量,四川省僑辦按照國僑辦僑胞捐贈管理規(guī)定,長期堅持四項步驟:一是四川省僑辦就項目地點、工程規(guī)模、工期、總投資等與捐贈者簽訂協(xié)議;二是四川省僑辦與受捐市縣政府簽訂協(xié)議,該協(xié)議除包括與僑胞所簽協(xié)議內容外,還要詳細確定工程質量問題有誰負責,工程建設中如何監(jiān)督,以及如何及時反饋;三是工程建設中,四川省僑辦和捐贈人對工程不定期檢查并委托地方僑辦監(jiān)督,市縣教育局及學校要將工程的建設情況及時向四川省僑辦匯報;四是工程完工后,還由捐贈人邀請相關質檢部門對工程進行驗收。
監(jiān)管步驟這么多,是否會加大建筑成本呢?是不是等于僑胞要多出錢呢?鄧曉云說:“對于捐建資金,僑辦系統(tǒng)不收取任何管理費”。僑捐學校的建設要經過學校申請上報、地方僑辦初審、省僑辦考察、向僑胞推薦等程序。項目確定后,僑胞考察項目、進展過程中監(jiān)督施工、項目完工后驗收,這些費用都由四川省僑辦承擔。
僑辦干部的說法,在教育局系統(tǒng)的官員口中得到了印證。利州區(qū)教育局項目辦主任何建華說:“對于僑胞捐贈資金,地方財政通常以一比二以上的比例給予配套。省僑辦按照與海外僑胞協(xié)議約定,按照工程進度撥款給我們。同時,資金使用還要由縣僑辦監(jiān)督。”
真誠的善心、嚴密的監(jiān)管、透明的服務,筑成大地震中屹立不倒的“僑愛學校”。這些學校,便是中國百姓放心地托付子孫后代的地方。(完)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