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1日電 香港《大公報》日前刊發(fā)署名“王道”的評論文章《兩岸簽訂ECFA可三贏》,文章指出,從更大的范圍來看,通過簽訂ECFA加速兩岸經濟整合,有利于提高整個亞洲的經濟活力,提升東南亞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令二十一世紀是亞洲世紀的預言,早日實現(xiàn)。
文章摘編如下: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第三次專家工作商談,本月13日在北京舉行,雙方就協(xié)議文本基本上達成共識,爭取在即將舉行的第五次“陳江會談”時可以簽署,以盡早落實這項“三贏協(xié)議”。
三贏是指臺灣、大陸及東南亞各國,從大的經貿往來中都可以受益于此項協(xié)議。當然,受益最多的是臺灣,可以擺脫被邊緣化的危機;而大陸慷慨“讓利”,在經濟算盤上少了一些利益,但在爭取臺灣民心,促進兩岸和諧、增強互信的政治局面上,則大大得分。
本次專家工作商談,基本上確定“早期收獲清單”。很明顯,臺灣受惠遠遠多于大陸。一旦簽署實行,臺灣全年經濟增長率可達6%至8%,一洗經濟衰退慘狀,而兩岸貿易總額可望再增七成,大陸吸引臺資可望增長四成半。兩岸經貿“蛋糕”做大了,貿易自由更上一層樓,關稅壁壘再拆除,大家都受益。
去年上半年,溫家寶總理在博鰲論壇提出兩岸關系十六字方針:“面向未來,捐棄前嫌,深切合作,攜手并進”;今年3月在北京“兩會”上又提出要向臺灣“讓利”。此后兩岸有關ECFA的談判加快進行。目前,大陸除了高科技產品及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項目之外,盡量對臺灣讓利,列入“早期收獲清單”之中,在旅游觀光、教育、醫(yī)療、保險、國際商務咨詢等方面,對臺灣讓利最多。
在關稅減讓方面,2008年臺灣對大陸出口約100億美元,平均要繳納9%的關稅,而同期從大陸入口貨品約值300億美元,平均關稅約4%,一旦簽署ECFA,雙方取消關稅,臺灣每年可有90億美元,而大陸也可節(jié)省13億美元。稅率大降,也可吸引更多外資入臺,為臺灣增加26萬個工作機會。也可以讓更多臺資企業(yè)留在臺灣。
在臺灣島內,除了政治理由之外,反對簽署ECFA的具體原因是,擔心臺灣一些傳統(tǒng)的產業(yè)、農業(yè)受到沖擊,以及大陸廉價勞工會搶走臺灣人的飯碗。臺農擔心,大陸廉價的農副產品,會因為簽署了ECFA而大量涌入臺灣,重創(chuàng)當?shù)剞r業(yè)。臺灣勞工擔心,簽訂ECFA之后會對大陸開放勞工市場,使臺灣人減少就業(yè)機會,特別是勞工密集的產業(yè)。因此,馬英九及其執(zhí)政團隊一再表示,絕對不會向大陸開放農產品市場,也不會開放大陸勞工入臺。民進黨、臺聯(lián)黨等“綠營”人士,一再以上述兩項恐嚇臺灣基層民眾,并且把它“上綱上線”,無限政治化,說簽訂ECFA是“中國(大陸)并吞臺灣的第一步”。不過,綠營推動的反對簽訂ECFA公投慘淡收場,說明“綠營”的政治陰謀沒有市場,并非臺灣的主流民意。
大陸在ECFA商談之中,充分考慮到臺灣人的擔憂,不把農業(yè)、勞務項目列入早期收獲清單之中,相反地,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諸如大量采購臺灣水果、農副產品等,以幫助臺灣振興農業(yè),增加就業(yè)。又大量增加大陸人民赴臺旅游購物,以繁榮臺灣經濟。
在兩岸航線開放上,也是大陸大量讓利,臺灣只有幾個機場具備開放條件,而大陸對臺灣開放的機場,已遍布東南沿海各省以及內陸的主要城市。臺灣航空公司賺到盤滿砵滿。臺灣人到大陸各地通行無阻,方便快捷,大大減少了對大陸的負面觀感,增進了兩岸人民的親和力──這是大陸大量讓利之下,得到的長遠利益。從加強經濟往來、文化交流來促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是大陸的長遠目標。
簽署ECFA凸顯大陸并不想在國際社會孤立臺灣,而是要幫助臺灣融入亞洲經濟整合。由于大陸與東盟十國已于今年元旦起實現(xiàn)了自由貿易,一旦臺灣與大陸簽署ECFA,就可以透過大陸而成為東南亞自由貿易區(qū)的一員,即東盟各國與臺灣也順理成章實現(xiàn)了自由貿易,減降了關稅(甚至實行零關稅),從而令大家都受益。
從更大的范圍來看,通過簽訂ECFA加速兩岸經濟整合,有利于提高整個亞洲的經濟活力,提升東南亞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令21世紀是亞洲世紀的預言,早日實現(xiàn)。
參與互動(0) | 【編輯: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