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6日電 臺灣《中華日報》16日刊出社論說,島內綠營經常操作政治,使之凌駕一切,搞出所謂具有“臺灣特色”的政治,毋寧是褊狹政治、意識政治、對立政治。馬英九曾宣示如不能帶領臺灣看到未來,就不配當領導人;因此,他寧可“不夠政治”,對于充滿對立沖突的具有“臺灣特色”的這堂政治課,過去沒有上過,未來應也不會想上。
文章摘編如下: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日前應邀在紐約大學演講,闡述馬英九主政下的兩岸關系。連戰(zhàn)肯定馬英九帶領臺灣走出全球金融海嘯的陰霾,同時積極改善兩岸關系,促使臺灣經濟逐漸回溫,已經取得重要成就。同時,連戰(zhàn)指馬“不夠政治”,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連戰(zhàn)指馬英九“不夠政治”,應是他個人主觀上的一種表述,或許他認為,作為領導人,馬應是不折不扣、如假包換的政治人物,但在馬身上,少了一些政治人物的夸張性格,多了一些沉潛。在夸張與沉潛之間,馬寧愿取用沉潛而舍棄夸張,這應是被認為“不夠政治”的原因。
所謂“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其實,政治人物慣有的、常見的夸張,不是強裝出來的,因為這就是天性。而所謂夸張,其面向多且廣矣,最普遍的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簡直已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地步;非僅言語如此,在動作上更非夸張不可,例如在“立法院”殿堂,文件可以和鞋子齊飛,拳頭可以和廣告牌共舞。
政治人物的言行之所以像動漫那么夸張,無非把政壇當成秀場,唯有敢秀才會紅,唯有做個當紅炸子雞,才能給予選民鮮活的印象,而不愁選票沒有來源。這是當今全球“西方式民主”之地所有政治人物共通的現(xiàn)象。然則,臺灣政治人物言行上的夸張程度,又豈是其它地方所能比擬?此乃現(xiàn)今臺灣的政治為何如此深具“臺灣特色”的根源。
臺灣在政治運作上,仍難超越精英主義的寡頭政治,亦即“精英政治”,適足以讓臺面上的政治人物,在權力與資源分配方面,能有肆意揮灑的空間。臺灣“精英政治”的成分,由于意識形態(tài)乃至身份認同有別,乃形成藍綠兩大區(qū)塊。藍營政治人物在性格上顯然可以歸納為鴿派,綠營政治人物則屬于鷹派,當鷹派對上鴿派,鷹派夸張的性格展露無疑,難免將“民主政治”的本質:沖突─對立─妥協(xié)─合作,操作成長久處于沖突和對立狀態(tài),這也就是所謂具有“臺灣特色”的政治。
試舉一例:二○○○年十月間,民進黨取得“政權”不久,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zhàn),基于臺灣政治應由沖突走向合作,于是樂于“扁連會”,孰料“扁連會”之后,扁“政府”馬上宣布核四停建。此為臺灣政治只有沖突對立而不可能妥協(xié)合作的例證,綠營直把沖突對立視為取得黨利、私利的不二法門,今天抵死反對兩岸簽訂ECFA,可謂一脈相傳。
綠營經常操作政治,使之凌駕一切,連經濟議題也可以升高為政治問題,搞出所謂具有“臺灣特色”的政治,毋寧是褊狹政治、意識政治、對立政治。馬英九曾宣示如不能帶領臺灣看到未來,就不配當領導人;因此,他寧可“不夠政治”,對于充滿對立沖突的具有“臺灣特色”的這堂政治課,過去沒有上過,未來應也不會想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