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4日電 臺灣《聯(lián)合報》4日刊出淡江大學教授趙春山的文章認為,臺灣綠營邀達賴訪臺,兩岸關系確實因此增添了波折。不過,北京的反應顯示,不愿讓這項民進黨主導的“突發(fā)事件”打破大陸對臺政策的長期布局。如果危機過后就是轉機,這次事件讓決策者學到如何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尤其是,在雙方從事危機處理的過程中,更凸顯出兩岸應急速協(xié)商“信心建立措施”的必要性。
文章摘編如下:
達賴喇嘛將在今天結束他的臺灣之行,但“人散曲未終”,此行留下的政治課題,恐怕值得大家“溫故而知新”。
無可諱言,這次南部綠營縣市長聯(lián)名邀請達賴訪臺,確實觸動了對岸“藏獨”和“臺獨”這兩根敏感神經。其實,從北京或臺北的觀點看,邀請達賴訪臺絕非單純的“祈福消災”;綠營拿“政教分離”說詞來為達賴擦脂抹粉,無疑是欲蓋彌彰。
綠營這出一石多鳥之計,因機關算盡而被眾人看破了手腳;但不可否認,兩岸關系確實因此增添了波折。
盡管如此,北京的反應舉動顯示,不愿讓這項民進黨主導的“突發(fā)事件”打破大陸對臺政策的長期布局。
另一方面,對國民黨而言,民進黨拋出達賴訪臺這顆燙手山芋,確實讓決策者感到進退兩難。馬“政府”不會對“在野黨”操弄的這項“陽謀”視而不見;也不可能不預期對岸的反應。
平心而論,兩岸處理這次達賴訪臺事件的表現(xiàn),都稱得上是有節(jié)有度,從而使得兩岸和解關系,能在最低程度的傷害下持續(xù)發(fā)展。如果危機過后就是轉機,這次事件讓決策者學習到: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尤其是,在雙方從事危機處理的過程中,更凸顯出兩岸應急速協(xié)商“信心建立措施”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美國和大陸為了避免因誤判而爆發(fā)沖突,雙方已建立了六十多條溝通管道。兩岸關系錯縱復雜,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爭議性問題也會愈來愈多,故迫切需要一些“信心建立措施”來預防、處理和消除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