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8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8日刊出署名文章說,童顏巨乳形象目前在全臺灣具有熱度。這一現(xiàn)象展現(xiàn)了臺灣審美觀的單一傾向;臺灣的審美觀缺乏“多樣化”。
文章摘錄如下:
童顏巨乳目前具有“國家”級的熱度。她們是媒體以及商界的寵兒,引起“國家”級單位的批判,成為全民茶余飯后的談資。她們引發(fā)各種討論:有人說“國家”介入的方式不妥;有人說美少女被物化;有人說巨乳美少女不美又不健康自然,必然被時代潮流淘汰。
以上這些現(xiàn)象與言論,共同展現(xiàn)出一個事實:童顏巨乳一事只是芝麻小事,可是目前已經(jīng)膨脹成為“國家”大事──雖然熱度可能只維持十五分鐘。就我看來,這一串事件和十年前風行的葡式蛋塔現(xiàn)象(以及后來每年掀起全臺大排隊的各種現(xiàn)象,包括檳榔西施風潮在內(nèi))類似。此時,與其斥責童顏小事怎么可以視為大事,我認為還不如直接從小事下手,為臺灣把脈。
從歷史學家史景遷的老書《王氏婦人之死》一直到晚近臺灣流行的文化研究,都是從小事──尤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下手,管窺(這不見得是個壞詞)社會脈動。大事就是無數(shù)小事的聚合。
我認為童顏巨乳現(xiàn)象展現(xiàn)了臺灣審美觀的單一傾向;臺灣的審美觀缺乏“多樣化”。只要紅了一個美少女,全臺就要被籠罩在無數(shù)的類似美少女馬甲之下,仿佛只有這樣的女體才動人。至于不美的、不年輕的、身材平凡的(以及身體有缺陷的)女體──以及男體,似乎就沒有了讓人鑒賞的舞臺。這種“審美的法西斯”當然早有前例:林志玲代言現(xiàn)象等都是把民眾吃得死死的霸權。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民眾喜歡童顏巨乳(以及無所不在的林志玲等造成的壟斷),就投其所好,有何不可?然而這顯然是倒果為因。這種倒果為因,也是“法西斯營銷者”的愛用修辭術:“我們賣這個給民眾,是因為民眾喜歡,而不是我們主動要賣的。”仿佛一切是由民之所欲而出發(fā)。
民眾并沒有權利選擇他們熱愛的審美觀;只是商家傾售童顏巨乳這個單一口味,民眾就只好被動接受了這個套餐(卻沒有別的餐點可以挑選)。值得留意的是,各界(不只是商家)一再強調童顏巨乳是為了討好“宅男族”而誕生──我納悶,究竟是宅男們形塑了童顏巨乳,還是反之才是?又難道宅男族并沒有多樣化,全部統(tǒng)一喜歡一樣的美少女?一種米不是該養(yǎng)百種人嗎?
多樣化的審美觀才有益于社會的多元。我們需要多樣化的審美觀、多樣化的批評,臺灣才夠多樣化。(紀大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