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習近平主席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演講 來源:中央電視臺
中新網9月10日電 香港《大公報》10日刊發(fā)《中國外交強勢開拓亞洲腹地》一文,該文指出,習近平第三次出訪選擇了毗鄰的中亞四國,這集中體現了中國最高領導人對中亞腹地的重視。而中亞對于中國而言,在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伙伴意義。
文章摘編如下:
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之后第三次出訪,選擇了毗鄰的中亞四國。前兩次出訪,無論是第一次從俄羅斯到剛果,還是第二次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到墨西哥,從空間和地緣上而言都相距較遠。而此次訪問的四國,則是地理上緊密相鄰、文化上高度相似的四國,這集中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中亞腹地的重視。
隨著世界一體化融合進程的加快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作為亞洲腹地的中亞,在地緣戰(zhàn)略上占據的地位日益重要。這一地區(qū)緊鄰中俄兩個大國,周邊與阿富汗、伊朗等敏感地區(qū)接壤,是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結合部。西方國家前些年在中亞鼓動的“顏色革命”,目的就在于搶占這一新興戰(zhàn)略高點,在亞洲中心釘入戰(zhàn)略楔子。
而中亞對于中國而言,在政治、經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伙伴意義。在中國外交總體布局中,周邊外交居于首要地位。中亞國家是中國在反恐、打擊三股勢力方面最主要的合作對象。在經濟上,中亞國家即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來源地,又是重要的對外投資目的地、向西開放的主要空間。與中亞國家加強睦鄰友好合作,將夯實中國的周邊外交,鞏固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局勢,并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強大支撐和動力。
在習近平在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訪問中,能源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而貿易、基礎設施、農業(yè)、人文交流等也是多點開花,經貿合作互惠互利,中亞國家從中國的高速發(fā)展中分享了機遇和成果。雙方合作呈現出齊頭并進的良好態(tài)勢。
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此次明確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思路,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仡櫄v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戰(zhàn)略帶規(guī)劃,無論是丘吉爾提出的“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的“鐵幕”,還是杜勒斯提出的“從日本列島到大巽他群島”的“第一島鏈”,其出發(fā)點都是冷戰(zhàn)思維和集團利益。
而對比來看,中國此次提出的“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新絲綢之路”,則是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fā)展空間更加廣闊。這一橫亙亞歐大陸的戰(zhàn)略構想,顯示了習近平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以及一個大國主動務實而負責任的作用。中國與中亞各國將在這其中扮演中心角色,并將因之而受惠。(馬浩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