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李登輝借“五都”復活“臺獨”將徒勞——中新網(wǎng)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国产一极毛片,日韩黄色片在线观看,激情五月黄色,国产福利免费视频,精品在线看片,天天艹无码天天射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外報:李登輝借“五都”復活“臺獨”將徒勞

2010年08月18日 13:27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網(wǎng)8月18日電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日前刊文說,李登輝寄望民進黨贏得“五都”,再贏得2012年選舉為“臺獨”尋出路,這樣的政治算計只能徒勞無功,因為陳水扁與民進黨執(zhí)政8年,“臺獨”路線已證明失敗,臺灣民眾如何會允許“臺獨”勢力繼續(xù)復制與推行失敗路線?李支持民進黨人選,充其量只是給蔡英文等“政治安慰”。

  文章摘編如下:

  距離11月27日“五都”選舉還有三個半月,臺灣不少政治人物都已在“選邊站”,借機表態(tài),以顯示還有“政治影響力”。其中李登輝的表現(xiàn)尤其突出。

  李登輝力挺民進黨人選

  民進黨“五都”市長候選人出爐后,李登輝并沒有馬上表態(tài)支持或者反對,但“五都”選舉形勢發(fā)展卻讓李登輝等改變了原先策略,采取支持民進黨提名候選人。李登輝連日來不斷表態(tài)支持陳菊而唱衰楊秋興、支持賴清德反對許添財參選,甚至動員“李登輝之友會”重量級人員,幫助蔡英文整合民進黨南部高雄、臺南。

  李登輝力挺民進黨“五都”市長選舉的原因何在?

  其一:這是李登輝等“臺獨”分裂勢力策劃的“棄馬保臺(臺獨)”運動組成部分。

  在李登輝看來,“臺聯(lián)黨”與馬英九之間矛盾是“敵我”矛盾,李登輝對于馬英九團隊兩年的兩岸開放政策采取了堅決反對立場,這是為何李登輝喊出“棄馬保臺”要因。

  而李登輝實際上看到“五都”選舉對于藍綠政治力量消長的重要性,看到了“五都”選舉勝負對于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選舉重要性:2012年民進黨要贏得“政權(quán)”,須先贏得“五都”。

  蔡英文政途看“五都”選舉

  其二:現(xiàn)在的民進黨是蔡英文的民進黨,不再是陳水扁的民進黨,“五都”市長選舉關(guān)乎蔡英文的政治前途。

  蔡英文作為民進黨主席,其黨主席的位置是否能夠確保,甚至其政治前途都取決于“五都”選舉勝負。而蔡英文曾經(jīng)作為李登輝的幕僚,與李登輝的關(guān)系“很鐵”,蔡英文的前途在李登輝看來當然就是“臺獨”運動的前途。

  要支持蔡英文,不能不支持民進黨,事實上,李登輝、蔡英文、民進黨已經(jīng)“三位一體”。

  其三:李登輝對民進黨“五都”選舉情勢著急了。本來在李登輝看來,南部“二都”應(yīng)該是民進黨“囊中之物”。

  但由于蔡英文整合乏力、陳菊與賴清德的“贏者全拿”心態(tài),導致了楊秋興獨立參選以及許添財蠢蠢欲動,民進黨南部“二都”選情發(fā)生逆轉(zhuǎn)。李登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然要“拔刀”相助“小英”。

  至于李登輝公開聲稱楊秋興與許添財參選不會影響民進黨選情,則是屬于“自我心里安慰”,因為,既然“沒有影響”,何勞李登輝出手呢?

  李登輝政治算計將徒勞

  李登輝寄望于民進黨贏得“五都”,再贏得2012年選舉來為“臺獨”尋求出路,這樣的政治算計只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陳水扁與民進黨執(zhí)政8年,“臺獨”路線已經(jīng)證明是失敗的,臺灣民眾如何會允許“臺獨”勢力繼續(xù)復制與推行已經(jīng)失敗了的“臺獨”政治路線呢?

  “五都”市長選舉中,李登輝所能夠號召與影響的基本上就是“臺獨”基本教義派的選票,這部分選票本來就是投給民進黨的。

  因此,李登輝所急于表態(tài)支持民進黨“五都”市長人選的動作,充其量只是給蔡英文等“政治安慰”,因為所能影響的就是李登輝自己的“這一票”而已。(嚴安林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研究員)

參與互動(0)
【編輯:官志雄】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