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網絡群體性事件發(fā)酵源于官場"抓大放小"情結——中新網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国产一极毛片,日韩黄色片在线观看,激情五月黄色,国产福利免费视频,精品在线看片,天天艹无码天天射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媒體:網絡群體性事件發(fā)酵源于官場"抓大放小"情結
2009年06月02日 09: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在滬蘇渝皖等多個省市采訪時發(fā)現,群體性事件不僅發(fā)生在現實世界中,在網絡上同樣發(fā)生。而其中的一些負面“網上群體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損害群眾心中的黨政機關形象。對此,許多地方黨政干部還缺乏足夠明確的認識,對網民回應不足、不及時、不充分的現象普遍存在。多位受訪專家建議,應提高干部對“兩個輿論場”的敏感度,認真回應多形式的群眾訴求。(《瞭望》新聞周刊6月1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的網絡群體性事件起因并非全都十分重大,一開始往往并未引發(fā)網民和公眾的廣泛關注。之所以迅速發(fā)酵擴散,與有關部門坐失解決問題的第一時間大有關系。事實上,當同類事情再現后,有些地方積極介入解釋、調解、處理,較好地避免事態(tài)惡化。同樣性質的事情,結果卻有涇渭之別,左右這種結果走向的則是網絡聲勢。

  比如,當溫州公款出國旅游的帖子在網絡上迅速流傳開來后,當地第一時間發(fā)布的信息,并沒真正體現公開公正,不但不利于問題化解,反而加深了網民對遮掩的不滿。而當江西新余市同類事件披露后,當地有關部門迅速介入調查,在查實真相后,立即對當事人作出了處理。兩相對比,網民的關注熱情很自然地朝溫州方向涌聚。盡管后來當地還是作出了嚴肅處理,但這種遲到的問責,顯然難以挽回先前因遮掩而損害的公信力。

  從時間上看,處置網絡群體性事件要把握好第一時機,但為什么一些地方總會錯過這一寶貴時機呢?

  盡管網絡早已走進公眾生活,但在有些地方有些領導的腦海里,根本就沒有網絡監(jiān)督這一概念。同樣是監(jiān)督,他們更重視紙媒。紙媒區(qū)別于網絡的是,紙媒往往代表一級權力,網絡顯然缺乏這種權力屬性。這種不重視也不僅僅表現在他們對網絡輿論缺乏積極回應,還表現在各地政府網站屢見不鮮的休眠現象。

  當然,如果僅僅以不夠重視,顯然不足以解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fā)展。網絡群體性事件之所以會在短時間迅速發(fā)酵,根本原因還在于潛藏于官場中的“抓大放小”的執(zhí)政情結。問題總歸要解決,那些原本較小的問題如果被忽視乃至搪塞,往往會“長”成引發(fā)公眾廣泛關注的大問題。也正因為抓大放小的官場頑癥,久而久之,社會上也形成了這樣一種奇特的現象,即覺得只有把事情鬧大引起更多關注,才可能盡快得到公正解決。廣州市海珠大橋50天出現12起“跳橋秀”,就是這樣的一個“怪胎”。

  在抓大放小的灰色官場文化下,領導干部往往更注重那些大事。從理論上講,這不一定錯,畢竟領導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親自辦理。但是,如果回到依法依規(guī)的層面上,責任單位和部門顯然難辭其咎,因為他們工作的準繩只有一條,即法規(guī)。尤其是,當責任單位的處理方式明顯偏離公眾常識時,領導顯然不能等閑視之。換句話說,不能總是等到把小問題“培養(yǎng)”成大問題后,才予以高度關注。(幾又)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