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上海南浦大橋下浦西區(qū)域的在建工地圍墻以豐富多彩的世博宣傳畫面和藝術圖騰、口號吸引了過路者。 中新社發(fā) 蔣振雄 攝
上海世博會的腳步越來越近,然而,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卻還未拍板是否參加。
國內(nèi)媒體大都語焉不詳?shù)卣f:美國有關方面為“是否應該參加世博會”而頭疼,“在美國陷入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美方參會組織者們正為搭建國家展館的費用而發(fā)愁”。
其實,截至2008年年底,確認參展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達到229個,無需查看參展國家目錄就可以知道,這些國家至少有半數(shù)以上財力不及美國。據(jù)了解,美國館大約需要6500萬美元的經(jīng)費,這對于一個國民生產(chǎn)總值達13萬億美元的大國來說,對于一個總統(tǒng)大筆一揮拿出7000億美元救市的國家來說,可謂九牛一毛。
可見,缺錢不是理由。有報道稱,上海市政府于去年12月向美方提出,愿意提供一筆無息貸款以支持美國公司完成展館的“技術性工作”。其實,這也大可不必,誰都知道,美國比中國更有錢。
那么,美國為什么在世博會建館問題上為錢發(fā)愁呢?
首先,這和美國的體制有關。美國政府要花錢,需要過國會這一關,而對于世博會,美國國會不是特別感興趣,只是授權國務院負責籌辦,卻不肯撥款。國務院無奈之余,只好授權私人公司籌集6500萬美元的場館建設費用。其用意明顯:你們能找來足夠的錢,就參展;如果不能,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只好放棄。
這也是美國的一慣作為——政府不介入太多具體和錢財有關的事務,慈善組織、基金會等NGO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甭說是明年的上海世博會,就是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籌委會也只是從政府那里領到可憐兮兮的1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然后采取商業(yè)運作方式,辦成了當年的奧運會。
從更深層次看,美國對世博會不熱心,和其傳統(tǒng)有關。美國人有著奉行孤立主義的傳統(tǒng),只關注自家那一畝三分地,對外部世界關注不多,盡管二戰(zhàn)后大有改觀,但整體而言,美國人還是篤信“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國會的議員們更是只關心自己本地區(qū)的利益,對世博會撥款自然不會贊成。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揪住美國籌資困難、不能及時確定是否參加世博會而發(fā)出不恰當?shù)难哉。美?lián)社的報道稱,“如果美國缺席,中國會把此看成臉上挨了耳光”。中國的專家也說,美方擔心此舉將傷害中美雙邊關系,也可能打擊美國對中國的商業(yè)投資興趣。
仔細解讀這兩句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值得玩味的地方。美國缺席,不是打中國耳光,而是“中國看成挨耳光”;美國不參加,不是會損害中美關系,而是“美方擔心會損害中美關系”。
這兩句話透露出的內(nèi)涵是:美國是否參加世博會,對他們來說不是重要的事情;而對中國來說,則特別重要。這種不對等的看法,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其實,美國是否參加,和世博會的成功與否沒有必然聯(lián)系,也和中國的臉面問題沒有太大聯(lián)系。
對于世博會,美國人一直不是特別熱衷。日本愛知世博會舉辦時,美國國會也是不肯作為,最后豐田美國公司的前總裁道格拉斯·韋斯特出馬,拉來贊助,美國館才得以問世。2000年的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上,德國人設計了“新世界崛起”的主題,181個國家參會,可沒有美國的身影。再往前翻,1992年,西班牙舉辦世博會,同時紀念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500周年,給美國預留了一個特別好的位置,可美國國會拒絕提供2400萬美元的場館建設費,最后,只好湊合建設了一個普通場館,被人取笑。
其實,美國參不參加世博會,無關中國面子和中美關系,而是有關潛在的商業(yè)利益。如《大西洋月刊》的評論所言,1964年的紐約世博會宣示了美國的科技優(yōu)勢,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主角無疑是經(jīng)濟騰飛的中國。如果美國“缺席”,人們會怎么理解美國目前的國際地位?上海世博會比這些年在其他國家舉辦的世博會意義重要得多,因為這是由世界第三大經(jīng)濟體的最大城市舉辦的。如果不參加,將傷害美方在中國的利益。(王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