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七日電 題:西藏封建農奴制度
一九五九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以前是封建農奴制社會,達賴喇嘛是最大的封建農奴主。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度具有封建農奴制的一般特征,又保留著較多的奴隸制殘余。這是一種比歐洲中世紀農奴制還要殘酷、黑暗的社會制度。保護和維系農奴主經濟利益的是神權與政權相結合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它從精神和政治上對人民實行統(tǒng)治和壓迫。西藏地方政府,藏語稱“噶廈”,意為“發(fā)布命令的機關”,由地位顯赫的僧侶和貴族組成,并擁有一套等級森嚴的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妒ǖ洹、《十六法典》,按血統(tǒng)貴賤,身份高低,把人劃分為三等九級。
以達賴喇嘛為首的噶廈政府,是貴族、僧侶聯(lián)合專政的政權組織,設噶倫四人,三俗一僧!白g倉”和“仔康”是其最重要的兩個機構!白g倉”設大秘書四人,均為僧官。它負責處理一切印信文書。負責僧官任用事宜,協(xié)調寺廟與政府的關系。“仔康”全為俗官,負責管理地方財政、發(fā)布政令和俗官的任用培訓等。
噶廈政府下設基巧(專區(qū))和宗(縣)。
農奴主由寺院(上層僧侶)、官家和貴族及其代理人組成,號稱“三大領主”。歷代被封為貴族的大約四百家左右。一九五九年以前,噶廈系統(tǒng)共有貴族一百九十七戶,其中大貴族二十五戶,中等貴族二十六戶,小貴族一百四十六戶。擁有經濟實權的上層喇嘛約四千余人。農奴主過著奢侈、腐朽的生活。
農奴由“差巴”、“堆窮”等階層組成。占農奴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差巴”,是給農奴主支差的人。
“堆窮”意為小戶,主要是差巴破產后形成的。其社會地位比“差巴”低,生活比差巴苦!岸迅F”約占農奴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朗生”,意為“家里養(yǎng)的”,是奴隸。占西藏總人口的百分之五。他們沒有任何生產資料,沒有絲毫人身權利,被農奴主視為“會說話的牲畜”。
寺院、官家、貴族占有西藏的全部土地、草場和絕大部分牲畜。這些生產資料主要是達賴喇嘛封賜的。他們擁有對土地的支配權、世襲權和經營權。
農奴和奴隸占西藏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其中農民占百分之六十,牧民占百分之二十,下層喇嘛占百分之十五。他們同生產資料一樣,被農奴主作為財富占有,沒有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農奴主之間可以隨意將農奴及其子女互相轉讓、抵押、贈送或買賣。農奴結婚,要經農奴主同意,嫁出或外贅的繳納贖身費。不能之差或出外謀生者,要繳納人役稅,以表示對農奴主的依附關系。對于喪失勞動能力的,農奴主可以收回他們耕種的差地和牲畜、農具;死亡無嗣的,則沒收其財產。
農奴主對農奴的剝削還有差役、高利貸等。
差役包括地(牧)租、徭役和賦稅。
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勞役地租。還有一種實物、勞役、貨幣混合地租。農奴主將百分之七十的好地自營,其余土地作為“份地”劃給農奴。種“份地”的農奴,必須自帶牲畜、農具于規(guī)定的時間內在農奴主的“自營地”上無償地服勞役,此為主要內差。除內差外,農奴還要向地方政府支外差,包括各種實物和貨幣等。
牧租分“有生有死”、“不生不死”兩種!坝猩兴馈卑磳嵱猩髷到蛔!安簧凰馈眲t按原租牲畜數交租。其租額平均占全部畜產品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因牲畜死亡率很高,所以“不生不死”租常使牧民負債累累,甚至傾家蕩產。
西藏各地賦稅繁多,如土地稅、草場稅、人役稅、出生稅等。
西藏地方政府及各宗谿的差役多達數十種。繁重的勞役占農奴全部勞動量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實物差,如錯那宗的藥材差、染料差、水果差,太昭宗的紙張差,貢嘎宗的氆氌差,瓊結宗的肉差等等。
在舊西藏,三大領主都放高利貸,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強制性質。農奴借債十分普遍。因實際利率太高,許多農奴一旦借債,子孫后代還不清,成了越還越多的“子孫債”。一人借債,幾家擔保,叫“連環(huán)債”。一旦借債人破產或逃亡,擔保戶要替其還債。
在西藏農奴制度下,不僅各級地方政權設獄辦案,而且大的寺廟、各個莊園農奴主、部落頭人都可以辦案,設立監(jiān)獄。如果農奴反抗農奴主,觸犯農奴主利益,不能按時交納租稅等,農奴主便要按《十三法典》或其他法律,處以各種刑罰。包括:挖眼、刖足、砍手、推崖、溺水直至砍頭等。
一九五九年前的西藏,社會財富高度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被農奴主占有,而占人口總數百分之九十五的農奴,大約只占社會財富的不足百分之二十。廣大農奴的生活極為貧困,日益惡化。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