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互聯(lián)網在普通民眾與政府官員之間,搭建了一條政策與民意互動的新通道。同時,網絡傳播路徑的雜亂多變,也使公共信息很容易變形走樣。既要使民意得到充分的表達,又要把握主動,促進決策落實,這對政府部門的應對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這一上傳下達的“鏈條”中,政府新聞發(fā)言人是關鍵一環(huán)。
他們如何看待網絡民意,如何化解輿論危機,如何做好網絡時代的“新聞官”?為此,本報特邀5位政府部門的新聞發(fā)言人撰寫“新語”,談談他們的具體感受。
新媒體對政府提出新挑戰(zhàn)
毛群安 (衛(wèi)生部新聞發(fā)言人)
我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瀏覽網上信息,尤其關注衛(wèi)生新聞和網民的評論。在每次新聞發(fā)布會之前,衛(wèi)生部都有專人負責搜集網上的熱點話題和有代表性的觀點,以便有針對性地回答記者的提問。網絡輿論反映了部分公眾的意見、觀點和態(tài)度,作為新聞發(fā)言人,必須隨時跟蹤了解,并作出積極回應,這是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對政府提出的新挑戰(zhàn)。
網絡輿論可以形成較強的輿論壓力,對于解決一些問題具有正面作用。但是,網絡輿論也有負面作用。2006年,在衛(wèi)生部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一名記者提問:網上說有萬人簽名響應“取消中醫(yī)”,請問衛(wèi)生部有何看法?我當時并沒有搜集到這一輿情,感到出乎意料,但仍根據(jù)有關政策批駁了這一錯誤做法。事后調查發(fā)現(xiàn),實際上只有百余人簽名,而不是萬人。這說明,網上的信息有時并不正確,容易誤導公眾。
網絡輿論的弱點是容易產生信息失真。網絡信息經過多級傳播后,導致以訛傳訛。而很多網民的評論是來源于錯誤的信息,觀點自然就不夠全面客觀。有的網民言辭激烈,其實是因為沒有看到全面準確的信息。我有時心里很著急,卻無法一一回應。作為新聞發(fā)言人,我非常希望加強與網民溝通。有人建議我開博客,可我還有一些顧慮。因為我具有雙重角色,網友很容易把我的個人觀點和政府觀點混淆。但是,我愿意以其他方式與更多的網民溝通。(白劍峰整理)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