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APEC就氣候變化問題發(fā)表宣言,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挑戰(zhàn)需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參與,同時又要尊重各經濟體情況的不同和能力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2012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安排。會議還達成了在2030年前將亞太地區(qū)能源強度降低25%的意向性目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議上表示,中國一貫高度重視氣候變化,成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等。
冰川正在流失它的高貴,颶風帶來更多的災難,臭氧層空洞日益擴大……100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樣不爭的事實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跟人類的活動,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有關。如何應對氣候危機,尤其是減少因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對氣候危機的加劇,已成為全球所有責任國家和組織思考的問題。
APEC就氣候問題的宣言,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是積極信號。事實證明,在參與全球事務、共建人類福祉方面,APEC各經濟體已經開始以更加積極、務實的態(tài)度,履行其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在APEC召開前,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與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的會談中,就兩國合作倡導解決氣候變暖問題達成一致,這也是重要的立場變化。
當某個問題成為全球公共事件,并獲得高度關注時,常常也意味著它將可能面臨良性轉機。但在氣候問題上,這樣的共識并不容易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氣候變化問題專家娜奧密•奧雷斯克斯曾表示:“人類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很長時間了,但采取的行動卻非常滯后!辈诲e,美國雖然也承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日益升高的溫度之間有聯系,但依然在2001年退出了《京都議定書》。正是由于執(zhí)行機制軟弱,持續(xù)不斷的“南北爭端”以及某些大國的不合作態(tài)度,使《京都議定書》并沒有能夠有效遏制氣候變暖,促進各方達成真正共識。
更重要的是,發(fā)達國家憑借技術優(yōu)勢設置綠色貿易壁壘,行環(huán)境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使原本需要共同應對的環(huán)境問題利益化、政治化或工具化。比如,歐盟及一些發(fā)達國家由于多年來鼓勵環(huán)保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產品擁有巨額利潤預期,因此他們非常積極地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措施?呻S之帶來的,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品,可能會被其拒之門外。與此同時,關于APEC對氣候問題的宣言,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旨在限制發(fā)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將于2012年到期,新一輪“全球氣候談判”迫在眉睫。這是一直在減排問題上,持消極態(tài)度的發(fā)達國家,突然采取主動的原因所在。這意味著,如何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尊重各國經濟發(fā)展實際的平臺上博弈,是取得最大共識的關鍵。
《京都議定書》實施以來的困境,恰恰是今后國際政治必須解決的問題。此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提出“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挑戰(zhàn)需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參與,同時又要尊重各經濟體情況的不同和能力的差異”,是一個進步,更應成為國際共識。除此之外,更需要將全人類利益的最大化和國家責任的制度化,作為抑制氣候變暖這種全球共識的核心理念。假如一些國家仍舊將更多的責任推給他國,而拒不對環(huán)境或氣候問題做出實質性的承諾與安排,抑制氣候變暖將依然步履維艱。
無論如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態(tài)政治”也將越來越多地成為國際政治的方向。在這種趨勢下,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不僅需要以更加積極務實的態(tài)度為減排做出更大貢獻,還需要深入探討如何將化解氣候危機,轉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過程。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