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20日,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在東京舉行了第二次會議,決定在今年12月第三次會議前分別形成各自的研究成果,2008年6月第四次會議前,在對研究成果進行充分討論和修正的基礎上,形成共同研究報告。
【共同確定研究課題】
●古代史組:設3大課題,下分6個子課題
●近代史組:將近代中日關系分為3個時期共9個課題
去年12月26日,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在北京正式啟動,雙方學者基于《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lián)合宣言》3個政治文件的原則,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始共同歷史研究。雙方學者初步了解了對方的學術研究背景,實現(xiàn)了第一步的相互理解。
在第二次會議上,雙方決定分兩個組分別對古代與近代的中日關系歷史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其中古代史組確定了3個大課題,下分6個子課題;近代史組將近代中日關系分為3個時期共9個課題進行研究。這些課題囊括了中日兩千多年來的交往歷史和近代以來發(fā)生的不幸的歷史以及戰(zhàn)后半個多世紀中日關系發(fā)展的歷史過程。
目前,中日雙方各10名學者參與共同歷史研究,大部分學者都是在研究所或者在大學工作、從事歷史學研究。今后可能會有更多的學者參與研究。
【各自執(zhí)筆不避敏感問題】
●雙方圍繞共同關心的若干問題點各自撰寫論文,同時刊發(fā),有異議的部分也將得到體現(xiàn)
共同歷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員、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題目確定之后,雙方各自執(zhí)筆完成研究報告,經過反復交換意見后最終形成某一個題目的共同報告。所謂共同報告并不是一個報告,也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共同報告應包括雙方達成的一致意見和尚存在的分歧。共同報告具體以何種形式發(fā)表仍在討論之中。
步平說,像南京大屠殺這樣的大事件,是中日近代關系中的一個問題,在研究過程中肯定會涉及到。雙方在每章中設立了兩國共同關心的若干問題點,圍繞這些問題點由中日學者各自撰寫論文,同時刊登,對方的評論以及雙方有異議的部分也將在報告書中得到體現(xiàn)。
考慮到兩國之間對歷史認識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共同執(zhí)筆需要事先將雙方的歷史用語、事件名稱等進行統(tǒng)一。而在目前專門用語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共同執(zhí)筆很困難,甚至容易造成混亂,雙方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共同執(zhí)筆并不現(xiàn)實。
【互相理解是最大難題】
●要共同研究,不僅要厘清我們自己,而且要了解對方
步平說,從技術上來說,時間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0周年,在這個時間能有一個結果應該是比較理想的。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又面臨那么多的研究課題,壓力比較大。而雙方的相互了解是共同研究面臨的最大難題。要共同研究,不僅要厘清我們自己,而且要了解對方。了解對方不是一個表面上的了解,要研究對方就要深入到對方去,這種了解和理解可能要花相當大功夫。
他表示,通過雙方的共同研究,希望使歷史問題不再成為中日關系發(fā)展的阻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研究促使兩國人民適當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相互評判的價值標準,這將對消除兩國關系間存在的障礙產生積極的作用。(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