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現(xiàn)象,上不夠法律追究,下不夠紀律查處,單位領導見怪不怪,不想管、不敢管、不知如何管……這些現(xiàn)象,被稱為“非典型腐敗”,群眾相當不滿
“政府機關‘評先’改‘評后’了!”這段時間,江蘇徐州老百姓的話題焦點,是最近開展的評選“群眾不滿意處室”的機關作風建設,而引發(fā)這場熱議的是徐州市委常委會的一次“特殊票決”。
日前,一份名單被提交徐州市委常委會表決,名單上列著經群眾評議出的8個“群眾不滿意處室”。最終,市規(guī)劃局建設規(guī)劃管理處、市建設局拆遷辦公室、市房管局產權處、市公積金管理中心計劃財務處、市經貿委墻體材料改革辦公室5個處室“上榜”。第二天,該名單向社會公開曝光,引起一片震動。
這份名單的曝光,宣示了徐州向機關“中梗阻”開刀的決心。
一項市政重點工程因為“潛規(guī)則”推遲兩個月
“非典型腐敗”觸目驚心
這份決心源于一次觸動。誰能想象,一項市政重點工程會僅僅因為沒有向一個機關職能部門遞送“好處”,就被硬生生阻撓推遲兩個月。這樣的事情,曾在徐州發(fā)生。這件事情,觸動了徐州市委書記徐鳴的心。
因為機關“中梗阻”,不少事情耽擱,群眾要求整治的呼聲越來越高。徐鳴了解情況后,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非典型腐敗”。他說,近年來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一些機關干部不敢再搞貪污受賄、大的腐敗,卻流行起新的“潛規(guī)則”,“一些人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故意設置障礙、百般刁難,逼著辦事單位求他、拜他、孝敬他。這些做法上不夠法律追究,下不夠紀律查處,繞著黨紀國法打擦邊球,誰也奈何不了他,單位領導也是見怪不怪,不敢管,不想管,不知道如何管,以至于放任自流。”
經過認真嚴肅的調查,有關部門發(fā)現(xiàn)“非典型腐敗”實在觸目驚心。
外地客商到工商局辦理證照,被要求到指定柜臺繳納50元“核名費”,繳費后拿到的是中介公司的收據(jù)。工商局工作人員對此振振有辭:“這是我們工商局的‘三產’,收50元還是少的,外地都是收100元呢!
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情報信息中心印制企業(yè)產品年鑒,向企業(yè)收取數(shù)千元至數(shù)萬元的宣傳費,企業(yè)反映,雖然簽訂的是自愿繳費和認購協(xié)議,但實際是“花錢買平安”。
機關作風問題往往發(fā)生在“中層板塊”
評選“群眾不滿意處室”
徐州市委認為,機關作風的問題往往發(fā)生在“中層板塊”,機關中的“潛規(guī)則”雖是無形的,卻在有形地損害著徐州的形象。隨即,徐州決定把根治“中梗阻”、鏟除“潛規(guī)則”作為機關作風建設的重中之重,在110個市級機關中,大張旗鼓地展開評選“群眾不滿意處室”活動,56家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成為重點。職能處室的權力范圍和職責在媒體上公開,跟在這些內容后面的,是征求群眾不滿意聲音的意見表,同時開通的還有網上評議和效能建設監(jiān)督電話。投訴電話公開在全市每個服務窗口,24小時開通。
這次評議共發(fā)放評議表6136份,回收6128份,回收率99.8%。根據(jù)群眾評議結果和群眾投訴、有關部門明察暗訪的情況,經市委常委會票決,評出5個“群眾不滿意處室”。這5個處室有的是機關職能錯位,用權為錢,以罰代管,罰而不管,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罰款上,有利亂作為,無利不作為、慢作為;二是“潛規(guī)則”盛行,一些工作人員特別是掌握實權的處長話好說,事難辦,辦事要找關系,托熟人,不請吃喝、不給好處不辦事;三是一些機關工作人員向服務對象吃拿卡要,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從制度上根除“中梗阻”,建立長效監(jiān)督機制
中層干部全部實行輪崗制
根據(jù)評議結果,為徹底鏟除機關“中梗阻”,徐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機關中層干部全部實行輪崗制,進行“重新洗牌”,從制度上根除“中梗阻”,創(chuàng)建高效法治廉潔機關。徐州規(guī)定,對黨政機關中層干部在同一職位任職滿5年或在同一處室滿10年的,特別是負責人事、計劃財務、物資管理和牌、證、照核發(fā)及項目經費審批、招投標等重要崗位工作滿5年的,實行輪崗交流。目前市級機關中層干部正職已輪崗交流568人,副職干部交流358人,分別占總數(shù)的90%和90.3%。
同時,徐州加強了對機關銀行賬戶的管理,在對40家單位進行核查后,撤銷了違規(guī)設立的賬戶28個。加快了行業(yè)協(xié)會、中介機構與所屬部門的脫鉤步伐,嚴禁把部門的審批權演變?yōu)樾F體的收費權。著力提高行政服務中心審批項目入駐率和辦結率,新增加18項審批事項進駐窗口。市行政服務中心完善“重大項目直通車”制度,對重點項目辦理實行牽頭負責,減少辦事程序,提高審批效率。
此外,為建立長效監(jiān)督機制,作風辦“暗訪小組”7名工作人員全部配備微型攝影機、錄音筆、照相設備,不定期對機關作風進行暗訪。暗訪結果每個月進行通報或在媒體曝光。在政府網站和廉政網開通舉報電話和信箱,拓寬群眾投訴渠道,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有一件查一件,典型案例公開曝光,讓“非典型腐敗”無處藏身。(龔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