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6日電 美國《國際日報》發(fā)表評論文章說,由于中國政府在災害發(fā)生后的迅速行動和媒體信息的迅速公布,使得西方媒體對汶川地震的報導,幾乎都成正面性的報導。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相信有更多感人的故事的報導,同樣一定也有許多討論和評論。不過,如果這些評論是出于善意,應該值得我們大家一同思考。(
文章摘錄如下:
再一次,有關中國的新聞又成為西方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不但在平面媒體上,在網站上也成為一直占據主頁的新聞。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新聞有驚人的相似性,它們幾乎有如下三個特征:首先是災情的實況,其次是救災的進展和救災的困難程度,再來就是驚嘆中國政府的救災效率,尤其是中國政府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員最大的人力投入救災十分贊嘆。有些媒體甚至驚嘆,就效率和速度而言,恐怕沒有一個國家趕得上。也有媒體甚至建議美國也應學習中國經驗,也應在重大自然災害發(fā)生時,動用軍隊投入救災!堵迳即墪r報》指出,中國對災害的反應以及所展露的同情心,都充分展露出現代化的中國。
當然,這些快速更新的新聞,更多是有關救災的進展,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以幾則新聞標題為例:《山中險路成為細小的生命線》(《華盛頓郵報》網站),描述前往重災區(qū)搶險的情形;《悲劇中的機會》(《洛杉磯時報》);《小女孩被掩埋50小時后獲救》(CNN網站);《震中區(qū)的搶救人員,用手挖》(美國公用媒體),這些新聞,光看標題,就讓人感動,當中所描述的催人淚下的情節(jié),讓讀者同情心倍增。
西方媒體的這些處理方式幾乎反應了西方媒體在對待自然災害時的一貫報導方式,即對受災人民的深切同情,對救災行動的極力支持,和對拖延救災的行政效率的不留情的抨擊。由于中國政府在災害發(fā)生后的迅速行動和媒體信息的迅速公布,使得西方媒體對汶川地震的報導,幾乎都成正面性的報導。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相信有更多感人的故事的報導,同樣一定也有許多討論和評論。不過,如果這些評論是出于善意,應該值得我們大家一同思考。( 朱易)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