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是臺灣館的展品
9月4日,根據搜索引擎“百度”的最新統計結果,在世博200多個展館中,臺灣館熱門搜尋度為第四位,僅次于中國國家館、日本館、德國館。
臺灣館親切的人情味,讓其大受各國媒體青睞。日本媒體FLASH票選臺灣館在200多個世博會展館中為第一名。
《瞭望》:人們對臺灣館的評價很高,有日本媒體認為這是上海世博會最好的展館,這在你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
姚開陽:意料之外。世博會有那么多的展館,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全過,我怎么能確定世博會沒有展館比臺灣館好?日本媒體這樣評價是讓人意外的,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
日本人不會看重你的科技,因為日本的科技水平很高,日本人是看重你待人接物的細節(jié)。我們當初設計臺灣館,其他先不談,首要要求就是展示臺灣人的待人接物。臺灣人的親切、禮貌是臺灣的特色,也是臺灣館展示的重要內容。
本來業(yè)主的想法是臺灣館工作人員在上海招聘,我們堅持一定要在臺灣招聘,而且要送到中華航空(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航空、華航,是臺灣規(guī)模最大的民用航空公司,總部位于臺北)的空乘人員訓練中心去培訓。這樣成本很高,招聘的人六個月內不能做其他工作,這筆費用是一個蠻驚人的數字。
最終,臺灣館工作人員傳達出了臺灣人的風貌,這是生活環(huán)境,教育、社會、家庭所共同形成的,不可能取決于兩三個星期的訓練。所以工作人員本身成為臺灣館的一個特色,一個主要的展示內容。
《瞭望》:事實上,臺灣館是全世博園中最難進的展館之一。
姚開陽:臺灣館是全預約制,所謂全預約制就是說如果沒有預約到就不用來排隊了,每天只有四千張預約券發(fā)放。五六千張是不是也可以?可是這樣一來參觀品質就會下降。臺灣人很在乎維持參觀品質,每進來40人,都有專門的導覽員從頭至尾講解。反觀其他館,沒有流量管制,參觀品質就難以保證了。
《瞭望》:你何時比較出臺灣人待人接物方式是不同的?
姚開陽:我在大陸呆得比較久了,兩岸同樣是華人,同樣的血統,同樣的語言,但是實際上各方面又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我想呈現一下真正的臺灣人是什么樣的,這個是我們設計臺灣館方案里很核心的一個精神。
“心手相連”
臺灣館以“山水心燈——自然·心靈·城市”為參展主題,由山形建筑體、點燈水臺、巨型玻璃天燈與LED燈心球幕組成,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動工建設。在海峽兩岸各界的支持與通力合作下,臺灣館僅用不到4個月就完成了鋼結構的建造。
臺灣館由臺灣知名建筑師李祖原帶隊設計,其創(chuàng)意“山水心燈”是以東方哲學為主軸,襯托本屆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瞭望》:你主持的躍獅影像網站上的海報有這樣一句話:“心手相連,在中國館與臺灣館之間”。這是否說明你的創(chuàng)意是連接兩岸的紐帶?
姚開陽:其實中國館和臺灣館很像目前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關系。地理位置靠近,中間隔一條海峽,中國(大陸)很大,臺灣很小,因果關系都蠻像的。兩個館還有很多一樣的地方,關于歷史、關于中華文化,臺灣館展出的很多東西都源自中國(大陸),這兩個館有著很深遠的關系。
這兩個館既然是我這同一個人設計,怎么去拿捏一樣的地方,怎么讓它去產生不一樣的地方,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要采用兩岸都能接受的表現方式是蠻難的。處于這樣一個角色,我有一個強烈的直覺就是要把一個創(chuàng)意分在兩邊各自實現,從而互相補充、映照。創(chuàng)意本身就剛好成為一個無形的橋梁,所以我說這是“心手相連”。我在用創(chuàng)意把兩岸連接起來,這個連接花了我很多心思,最終調和成一個互不沖突并相益互補的形態(tài)。
《瞭望》:你能舉個例子嗎?
姚開陽:原本我有一個創(chuàng)意展項:“國寶重逢”,即在中國館與臺灣館分別展出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
在全世界,《清明上河圖》有七到八幅不同的版本。最有名的兩幅,一幅在北京故宮,一幅在臺北故宮。這兩幅《清明上河圖》分隔兩岸保存的時間剛好是80年。
80年后,如果兩幅同名畫作再度相會,這其中就包含著多重意義。可是后來真正不能實行是臺北這邊,決策者有一些法律上的考慮與擔心。
《瞭望》:聽說最初的創(chuàng)意是把兩張畫拿到中國國家館來展?
姚開陽:沒錯。展示的題目就叫“國寶重逢”。在一旁還會介紹《清明上河圖》的由來、版本,以及畫面?zhèn)鬟_的文化內涵。
《瞭望》:據說,臺灣館是在2009年下半年才進行展館整體競標。
姚開陽:臺灣館2009年6月才招標,建筑和內部展示分開競標,各有四個團隊參與。李祖原來找我們組成一個團隊,最終我們提出“山水心燈”的方案競標成功。
在成為中國國家館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后,我又成為臺灣館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李祖原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從宗教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創(chuàng)意,這包括祈福、天燈、陰陽五行,這都是他的想法。我們把這些想法在世博會上實際展現出來。
臺灣館最初有兩個選擇,就是自建館和租賃館。本來這么短的時間都是使用租賃館,臺灣的業(yè)主是臺北貿易促進協會,他們說好不容易參加一次,無論如何都要去拼,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建館。
《瞭望》:你怎么概括臺灣館?
姚開陽:其實臺灣館的概念就像臺灣,面積很小,但是內容豐富。臺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在臺灣有閩南人、客家人,有大陸各省的人,還有一定比例的越南人、印尼人、菲律賓人。臺灣還有原住民,很多混血兒,美國人、英國人、荷蘭人、日本人。
臺灣是有很多聲音的,每一個不同的族群,每一個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自己的聲音,很敢放聲講出來,所以臺灣很熱鬧。臺灣的自然環(huán)境也很豐富,臺灣從最高的山到太平洋的海濱,最多半個小時車程就可以到達,所以臺灣是把很多很豐富的元素壓縮到一個很小的地方。我們的目的就要呈現出臺灣雖然小,但是很豐富的特色。
參與互動(0) | 【編輯:馬學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