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位看上去瘦小而又柔弱的女孩,但她早已承擔了全部家庭的重擔。
7月18日,在眾多前來申請經濟適用房的北京市民中,有顫顫巍巍的老人,也有身強力壯的小伙子,一位個子不高,戴一副眼鏡,很像一名中學生的女孩在人群中格外令人矚目。女孩姓隗,中專畢業(yè),剛進入一家企業(yè)工作兩年,月收入2000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女孩剛開始有些怯生生的。
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父母沒有工作,也沒有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弟弟還在上學(中專),最主要的是這個家庭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全家人一直靠租房立足。
女孩告訴記者,每個月領到工資后怎么花是足以令她犯愁的一件事情:先交500元的房租,剩下的1500元包括四口人的吃穿、零花以及交學費、保險等都在里面,手頭稍微不緊著點兒,錢就不夠花。
這位女孩不化妝,也很少買衣服。她說,現在她是家里惟一的支柱,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買上經濟適用房,先解決全家人的住房問題。
“你拿什么買經濟適用房?”面對記者的疑問,女孩回答說,先借,跟親戚朋友借點,其余再想法兒辦貸款。雖然買房是一件高興的事,但她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興奮,倒是顯得心情特別沉重。也許是因為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太大,也可能是覺得買到經濟適用房的希望很渺茫,。
無獨有偶,趙先生也想買經濟適用房但一直沒有買上。2002年他還看過商品房,因為手里錢不夠又放棄了。此后北京房價一路飛漲,住房夢離他越來越遠。
趙先生要是買一套面積小的普通商品房首付能夠,但是想到貸款他心里就發(fā)憷——且不說能不能申請到貸款(趙家惟一收入是他愛人每月1200元退休工資),就算申請到了貸款,單單是每月必須定時支付的月供就讓趙先生感到是一個巨大而又沉重的負擔。
一方面,趙先生覺得自己還不具備購買商品房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讓自己生活在沉重的包袱之下,所以他選擇了租房,并繼續(xù)等待經濟適用房。
但是,經濟適用房真的能滿足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需要嗎?
此前有統(tǒng)計顯示,目前北京還有12萬戶家庭通過審核符合經濟適用住房購買條件而沒有買到經濟適用房。12萬戶是一個什么概念?按最低標準,一戶購買70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就需要84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
北京近日宣布將關閉東花市經濟適用房審核窗口后,到那里提出申請趕“末班車“的市民突然多了起來,是平常人數的很多倍,這說明符合經濟適用房購買條件的家庭遠遠不止12萬,甚至可能是它的N倍。
專家認為,在北京,大部分的家庭都屬于中低收入家庭。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相當數量的拆遷戶也將進入經濟適用房的購買行列。
據了解,北京控制的人口增長速度是20萬人/年,這可以說是取得戶籍的新增人口數量,而實際人口增速遠遠大于此。20萬人可能意味著近20萬個家庭,其中大多數都符合經濟使用房購買條件。但是新開工的經濟適用房項目最便宜也要每平方米4000多塊錢,很多都在五、六千元,這跟偏遠的普通商品房在價位上已經沒有多大的區(qū)別。這將給隗小姐那樣的家庭帶來還貸或還債的巨大壓力。
因此,北京市提出的實施“兩個一千萬”工程(即3年內,建立10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000萬平方米限價房),只能起到緩解經濟適用房供求矛盾的作用,而不能真正滿足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
一些專家指出,當前應該大力發(fā)展廉租房而不是經濟適用房,盤活二手房,活躍租賃市場,讓中低收入家庭有住房保障,不要讓中低收入者又成為經濟適用房的“房奴”。(周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