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過去了,原本被傳在5月出臺的上海房地產調控細則和房產稅征收辦法并未露面。但是,隨著爭議和傳聞的不斷升級,關于房產稅的討論已經(jīng)成為當前房地產業(yè)最焦點的話題。
5月31日下午,中國政府網(wǎng)發(fā)布公告稱,國務院已批準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提出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多項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計劃,其中包括“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研究實施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完善消費稅制度”,該項改革計劃由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土部和住建部等部門負責。
這一消息徹底結束了持續(xù)近一個月的關于房產稅是否即將開征的口水戰(zhàn),被業(yè)內視為最權威的房產稅官方表態(tài)。隨后,上海房產稅征收細則的更多版本在各媒體間廣為流傳,卻始終沒有上海官方的明確回應。
在糾結于房產稅是否征收、征收時間以及征收辦法的同時,我們其實應該靜靜地想一想,這個房產稅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也就更容易理解房產稅征收的必然性。
認清房產稅在此輪調控中的意義,要從政策難產原因說起。雖然被風傳了一個月,但上海地方政府對如何征收房產稅一直諱莫如深。根據(jù)接近政府人士的說法,除了少數(shù)政府高層大力推進外,房產稅的征收受到了很多更下一級政府及房地產企業(yè)的抵抗。一方面,旨在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的房產稅無疑觸動了政府工作人員中的利益群體,另一方面,市場以政策沖擊力大,后果難以控制為由,一再強調謹慎對待。按照部分市場人士的說法,“這一殺手锏一出,或因倉促出臺而漏洞百出,或因打擊力度過大而不可收拾,或因調控目的仍未達到而令政府再無底牌。”
沒錯,房產稅作為國家完善稅制的一個重要內容,理應放在中長期規(guī)劃中長遠打算,提早準備,充分磨合后再行公布。如果將房產稅視為解決短期樓市矛盾的應急措施,甚至恐嚇令,那確有短視之嫌。不過,在筆者看來,中央對房地產領域的稅制改革決心絕非應急之策,而是對宏觀經(jīng)濟深入思考后給出的中國全面稅制改革的先兆。
一直以來,地方政府的賣地沖動和土地紅利依賴被視為樓市屢調屢漲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位考查了幾家高速公路運營公司的財務專家透露,這些國家出錢修建的高速公路、高鐵項目,其巨額的債務成本令項目本身根本對盈利無從談起。而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此熱衷于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無一不是押寶在這些項目給區(qū)域地價帶來的高增長預期。最終,其賣地收入將打平基建設施的損失,并有所收益。
但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什么呢?中國的土地價格是否要在此趨勢下永遠漲下去呢?如果資產價格到了市場完全無力承受的地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觸頂下滑即將開始,那么中國房地產業(yè)是否會拖累中國經(jīng)濟走入類似日本一樣的長達20年的大蕭條?
這種擔心很多人都有,當然也包括決策層。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最終辦法,是打破目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賴,在財稅體制上做出變革。
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國稅總局等部門就屢屢放出消息,財稅體制改革是今年經(jīng)濟工作重點之一,房地產領域的稅制改革首當其沖。在物業(yè)持有環(huán)節(jié)征稅將為地方政府帶來更持續(xù)穩(wěn)定的稅收收入,而不是一次性出讓土地而導致的“寅吃卯糧”。此外,對開發(fā)商土地增值稅的清算也將嚴格執(zhí)行,重慶申報的住房特別消費稅也并未有叫停聲音。或許,財稅體制的配合戰(zhàn)目前只是剛剛開始。
一旦認清了這種形勢,筆者建議開發(fā)商不要再對房產稅征收心存僥幸,甚至做好更多房地產市場格局調整的心理準備。晚變不如早變,閉著眼造房賺錢的時代即將結束。
正像一位專家所說,除了警惕自己不要接房地產市場最后一棒外,開發(fā)商可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比如在技術與研發(fā)上加大投入,以找到差異化定位。無論是恒溫恒濕還是環(huán)保建材,無論是產業(yè)化集成還是對原有住宅進行科技翻新,哪怕有一點勝出,都有可能在市場上闖出一條新路。于兵兵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