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聶曉陽
有人說,老教材就像是舊照片,總能勾起人們內(nèi)心各種各樣的心緒。
也有人說,在學校的日子里,一篇課文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許要超出日后一本書乃至很多本書的影響。
在成百上千的課文當中,人們很難說清哪篇課文對自己的影響最大。但是,如果給你一分鐘的時間,你最先能想起來的課文是哪篇?也就是說,你最難忘的課文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隨機的網(wǎng)上調查采訪中,大多數(shù)人記憶中最難忘的課文竟然都是時隔最遠的小學時代的課文。那些最早進入一個孩子幼小心靈的文字,無論多么淺顯,都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心中最值得珍藏的財富。
真情永遠
“我最難忘的是《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很有人情味,后來在很長時間里我看見別人抓小蝌蚪就著急,生怕它們找不到媽媽!痹诒究浾呔W(wǎng)上發(fā)起的小范圍調查中,一位網(wǎng)友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贊同。
冰心的《小橘燈》也被很多人同時提起。課文里樂觀勇敢的小女孩從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做成小橘燈,這個情景溫暖了很多人,也鼓舞了很多人。
一直以來,中小學語文課文里有很多描寫毛主席、周總理等新中國建國先驅的課文,其中《送雨衣》一課就給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篇課文很短,但足以把周總理的美好形象播撒在孩子們純真的心田里。
在眾多的中小學課文中,《一碗陽春面》《十里長街送總理》等都有不少網(wǎng)友提及。一位網(wǎng)友說:“老師講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我很感動,到現(xiàn)在連當時的心情甚至教室、座位、板書等細節(jié)都能回憶起來!
在一些人看來,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并沒有反映什么重大而深刻的主題,只是細膩地描寫了對過世親人的追憶,但正是這種似海真情,令很多人記憶如昨。
一位網(wǎng)友說“細膩的筆觸,淡雅的文風,雖是生活瑣事,點點滴滴,卻能敲開讀者的心扉。”還有一位網(wǎng)友說他至今還能背誦,一背誦就忍不住要流淚……。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課文里都接觸過一些俄羅斯作品,很多人最難忘的是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這篇課文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偶然發(fā)現(xiàn)鄰居的女人死在家中,在自家也極端貧寒而且已經(jīng)有好幾個兒女的情況下,把鄰居的小孩抱回家撫養(yǎng),并且經(jīng)過思想斗爭,最后告訴漁夫并取得丈夫同意的故事。
朱自清的《背影》也被不少人提到。課文中,父親跨過柵欄遠去的背影,曾經(jīng)不但讓作者“一陣心酸”,也令不少青春叛逆期的少年和父親的心貼得更近。
懂事明理
盡管時代的不斷進步,在童年飽嘗饑餓滋味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但中小學課文里一批描寫苦日子的課文,比如《挖薺菜》《榆錢樹》等,卻給不同時代的很多學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正是通過這樣的文字,更加深刻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社會和世界。
一位網(wǎng)友說,學過這些課文后,她還曾專門和家人一起挖野菜、嘗榆錢,那種體驗終生難忘。
在不少中小學課文里,都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很多人正是通過這些課文里的寓言或者故事,打下了人生懂事明理的基礎?墒牵芯W(wǎng)友感慨說,隨著年紀的增長,“大人們”教育的方式似乎也變了——變得動不動就講大道理,而大道理看似深奧,但說服力比小時候的課文“差遠了”。
對很多人來說,他們最難忘的課文包括《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烏鴉喝水》《農(nóng)夫和蛇》《小馬過河》等,記住了這些課文,就等于記住了很多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榜樣。
一位網(wǎng)友說,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職場困難中,他經(jīng)常會想起小時候讀過的課文《寒號鳥》,想起課文里喜鵲的勤勞和寒號鳥的懶惰,尤其是寒號鳥凍死之前的話:“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是小學低年級一篇叫做《畫》的課文。對一些人來說,這也是他們最早的關于哲理和思辨的啟蒙!斑@篇課文我想了很久,才明白是對一幅畫的描寫,頓時覺得好傳神、好貼切,仿佛猜出了一個謎語一樣,心里很激動!币晃痪W(wǎng)友說。
一些人對于祖國寶島臺灣的最初認識,也是在小學課文里。有人至今記得那是“小學二年級的課本”,課文題目叫《日月潭》,是“第一篇要求全文背誦的長篇課文”——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坐落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周圍有很多名勝古跡。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一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
對一些上世紀70年代生人來說,他們最難忘的課文是一篇曾帶給他們無限憧憬的文字——我們和時間賽跑,奔向二○○○年。“那時候,2000年是一個多么遙遠而又美好的年份啊,仿佛到了2000年,一切煩惱都沒有了,共產(chǎn)主義就實現(xiàn)了!币晃痪W(wǎng)友說。
不同的“第一課”
也有網(wǎng)友說,他最難忘的一篇課文是《你辦事,我放心》——水有源,樹有根/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你辦事,我放心”/為我們選定了帶路人/華主席,真英明/除“四害”,為人民/我們緊跟華主席,高舉紅旗向前進!
這是1977年他上小學讀到的第一課。
而新中國剛剛成立后不久,語文教材第一課的課文是:“毛主席,像太陽,他比太陽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齊來歌唱:太陽太陽永遠光亮,我們跟你永遠向上!
“大躍進”期間,小學課本一年級第一篇是這樣的:“爺爺六歲去放羊,爸爸六歲去逃荒。今年我也六歲了,公社送我上學堂。”
1978年,恢復工作的人教社推出的語文教材第一課是:我們熱愛毛主席。1981年,修訂后的入學第一課為:熱愛共產(chǎn)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課文修訂為:我是中國人。
進入新世紀后,全國實行課改,不同省區(qū)開始使用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其第一篇課文主要有《人有兩個寶》《上學了》《開學了》《愛爸爸媽媽》等。在北京,2008年秋季開學的孩子們讀到的第一課是《秋天》,而第二學期第一課是《春天》。
據(jù)有關人士考證,清末最有名的《澄衷堂字課圖說》第一課為“天”;宣統(tǒng)二年《初等小學堂五年完全科國文教科書》的第一課是“人”。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