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是!
記者:“我看你作息時間表排得特別滿,為什么排這么滿?”
李祥:“因為不要浪費時間,所以才排那么滿。”
記者:“這蠟燭是你買的嗎?”
李祥:“是!
記者:“然后這兩天學校沒電,買蠟燭的錢是找誰要的呢!
李祥:“找爸爸媽媽!
記者:“怎么說的呢!
李祥:“我說爸爸媽媽,學校里停電和停水,所以沒有電看書,所以要買蠟燭。”
記者:“多少錢買的呢?”
李祥:“一塊八!
記者:“想過嗎,如果有一天學校消失了!
李祥:“想過!
記者:“怎么想的呢?”
李祥:“我想,假如這個學校搬了,我應該怎么做!
記者:“答案是什么?”
李祥:“答案是搬了也要繼續(xù)上這個學校。”
黃鶴:“這里的操場是孩子們?yōu)榱耸″X一塊一塊用手砌的,這里的旗桿是我們老師自己買鋼管做的,孩子們懂得用最少的錢去辦最好的教育,賣那種廢的瓶子交班費!
而這一次申請停辦學校是黃鶴創(chuàng)辦打工子弟學校五年來,最長的一次不能給老師們發(fā)下工資,今天副校長李勇的父親在老家得了重病正在搶救,今晚他必須要趕回去看看父親,為買火車票向同事借了錢,他的愛人也是學校的老師,懷孕八個多月塊臨盆了,他們的壓力快要達到極限了。
劉老師:“我感覺學校不容易,他也挺不容易的,我感覺應該留下來,陪著他一起繼續(xù)走下去。”
記者:“兩個人四個多月沒開出工資!
說到這,劉老師突然哭了。
晚上,記者買了蠟燭給老師們送去,走到劉老師的宿舍,聽到里面止不住的哭聲,是因為分別,也是因為長久積壓在心里釋放不掉的壓力。
記者:“明天孩子們要考試了,因為知道學校要停辦,已經借錢補交了1萬元水電費的校長又被要求再交5000塊錢的押金才可以供電供水,因為沒有電,孩子們的試卷還沒有著落,這是老師們現(xiàn)在最著急的一件事,今天夜里,李詳一定是在家里進行這個學期最后一天的緊張復習,試卷會如期發(fā)到孩子們的手里嗎?李詳和他的同學們會順利地考試嗎?孩子們會按時完成這一學期的學業(yè)嗎?”
行知學校:把孩子從垃圾堆帶進校園
從隔壁接線是一個老師想出來的辦法,為了印試卷,他們把復印機從辦公室搬進了離隔壁最近的廚房。
1月10日早上8:00進行了期末考試。
教室還是沒有暖氣,但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試卷上,李祥的每一個字都寫得很認真,好像他的所有心愿和希望都在這一筆一畫上。
記者:“可能這樣問有些殘酷,你知道今天承擔不起,當初為什么攬這個活來干呢?”
黃鶴:“因為這個問題太難了,總得有人做,我只是起了一個引導,或者先鋒的作用,這個先鋒有可能是成功的,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先鋒,有可能就是一個犧牲的,也可能是一個拋磚引玉的石子!
記者:“你要當先鋒也就是說你不會考慮后果成還是不成,你必須做!
黃鶴:“如果我們都說我們有可能做不成,我們就不做了,那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前進。”
行知實驗學校本身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學校,當初靠借的兩千塊錢和積累起來的各種社會捐助走到今天,從垃圾堆里把孩子帶進校園,從大街上把孩子領進校園,免費救助過800多個孩子。
黃鶴:“沒有一個孩子踏進了這個校門的時候我們拒絕了他,就因為他家庭貧困,沒有的!
1月13日,行知學期最后一天返校。
本學期的最后一天,還是沒有電,只能由孩子們自己來唱國歌,升旗儀式之后,老師宣布了考試成績,李詳考了第二名,而且由于他關心同學,樂于助人,他獲得了優(yōu)秀學生將,拿著獎狀,李祥很開心,他知道爸爸一定很高興。
記者:“這些天,學校會接到熱線電話,會有知道學校困境的愛心人士希望幫助校長,作為記者,我們記錄了從學校停水停電到最后放假的這5個日夜的生活,和孩子們有了感情,我相信,每一個來到過這個學校的人都不想看到春節(jié)之后新學期開始,李詳卻離開了他的小課桌,離開他最喜愛的這所學校,對于李詳這些從外地來到北京的孩子,這個城市已經讓他們感到陌生,而學校的每一次改變對他們來說一定都會是一次又一次艱難的適應,我們會繼續(xù)關注李祥和他的學校!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