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7年左右,一個連自身歸屬都模糊不清的課題組“山寨”出中國大學排行榜之后,各界幾乎每年都會圍繞排名問題爭論一番,甚至很多大學也樂此不疲,為排名高低而莫名悲喜。估計連歐美友邦人士都忍不住要驚詫了,一個在歐美國家最多作為茶余飯后娛樂話題的“逗你玩”排名,就那么值得投入那么多人財物力去折騰嗎?更加好笑的是,還有大學懷疑被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那位自稱“嚴守中立、三不主義”的負責人給“潛規(guī)則”了。(昨日《羊城晚報》)
坦白來講,糾纏于該課題組是否搞潛規(guī)則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大學排名的“正規(guī)則”都還沒有誕生,沒有對照如何判別是非?武先生和他的課題組就算真的收了A 大學給的錢,然后讓該大學在自己制定的排行榜上排名靠前,那又怎么樣?最多只能說明武先生講信用,夠義氣,收人錢財,替人消災(zāi)。真正可恨的是那些收了人家的東西,又不幫人辦事的無恥小人。你看娛樂圈里爆出來的那些“潛規(guī)則”事件,占了人家女孩子便宜又不認賬,財色兼收之后下了床就溜之大吉的,比比皆是,還常逼著人家向媒體爆料,搞到“我和××不得不說的故事”滿天飛。
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大學本身對自己的辦學質(zhì)量有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否面對社會和公眾展示自身的個性和特長,贏得社會的認可。如果一個大學要借排行榜去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去想方設(shè)法提高該大學在各個所謂評價指標上的得分,這種行為本質(zhì)上就是合謀。大學和大學評級課題組合起伙來制造一個量化的等級機制,得分3.0的大學比得分2.8的大學排名高5位,就是相對好的大學?這樣根本就是糊弄公眾,無非是另一種新型的潛規(guī)則。大學的好壞取決于社會共識,公道自在人心,大學有個性和特色,管理得好,老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開心,雇主用得放心,何愁沒有學生報讀,何愁沒有聲譽?一個自信自強的大學,一定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哪里會被人“潛規(guī)則”?宗 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