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媒體報道,湖北十堰市的一個學生今年高考考上武漢科技學院,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全家人都很開心。新學期一大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姨、舅舅和他一起攜帶十大箱子行李到學校報到。
又一個“精神沒斷奶”的孩子,還是想到了此前清華大學的做法,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獨立能力,他們建議家長盡量不要送孩子報到。“孩子都上大學了,應該讓他們試著獨立生活。”將孩子獨立報到當作一次良好的“精神斷奶”機會,值得借鑒。
長期以來,基礎教育養(yǎng)成的習慣就是,孩子“是手里的風箏”,愛的繩子一直攥在父母手里。孩子只會學習,生活能力弱化,依賴性強。當孩子真正成為大學生,“年齡成人”,具備分析判斷能力的時候,家長們仍“不放心”。每年大學新生報到時間,往往是車流高峰、住宿高峰、餐飲高峰,去年,有的高校還發(fā)生了學生家長露宿操場的新聞。孩子“精神成人”仍然滯后。
離開父母單獨生活本是最好的“精神斷奶”和成長機會,將孩子送上火車,接下來乘公交車或打的到高校、注冊報到,都是很平常的生活常識?杉议L仍然要繼續(xù)跟蹤,繼續(xù)剝奪孩子感受生活、獨立生活、處理問題的能力,盡管這種愛心不容否定。所形成的負面效應就是,孩子的發(fā)展仍然停留在“小男孩”、“小女孩”狀態(tài),不懂社會規(guī)則,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協(xié)調自我與周邊的關系,不懂獨立自主。
看看西方國家如何讓孩子“精神斷奶”的:在美國,有28.2%的高中生定期打工,在日本也有16.7%的高中生定期打工,而在中國和韓國這一比例很低,僅為4.8%和4.3%。西北工業(yè)大學原校長姜澄宇先生到美國考察時,曾詢問那些為洋老板打工的中國留學生:“有沒有想到自己創(chuàng)辦公司,自己當老板,讓老外為你們打工?”令他驚訝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搖搖頭。
“不要送孩子上學”的倡導,向家長傳達了一種緊迫的教育觀念,從大學報到開始,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創(chuàng)造敢于摔打的教育品質,磨煉善于協(xié)調的生活能力,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觀念更新。(雷泓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