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神經(jīng),特別是開考期間,不管是艷陽高照還是暴雨傾瀉,都站滿了送考和接考的家長,有的家長甚至在遭到孩子“不要來、不準來”的要求后仍悄悄趕到考場外。
明天,又是一輪新高考,但記者昨天在廣州的高三Q群以及走訪備考家長發(fā)現(xiàn),隨著越來越多“60后”家長粉墨登場,“陪考”的聲音越來越少。有80%的受訪家長表示,今年高考不會請假“陪考”;大部分受采訪社會人士也表示,只對高考作文,特別是零分作文或滿分作文感興趣。
新潮“60后”家長奉行“三不”
不想給孩子壓力不會請假去陪考不覺得高考是唯一出路
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孩子在室內(nèi)考,家長在室外‘烤’”的景況似乎成為高考的“典型畫面”,但隨著越來越多“60后”成長為“孩子他爹”、“孩子他媽”后,這樣的陪考景況越見稀疏。
“一大幫人‘守’在考場外,又不能幫孩子多考點分,反而還會添加緊張氣氛,給孩子造成壓力,所以我是不會去陪考。”在討論該不該陪考的問題時,今年廣州“高三Q群”里不少高三家長顯得十分“灑脫”。
1962年出生的何先生是今年一名高三考生的父親,他雖然很慶幸自己參加過高考改變了人生,但他認為隨著社會的變遷,高考已經(jīng)不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艾F(xiàn)在的孩子如果想讀大學,就可以選擇國內(nèi)讀,還是國外讀;如果想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早早決定讀職業(yè)院校;甚至如果想出來‘創(chuàng)業(yè)’,也可以嘗試一下,失敗了再回學堂就是了,不需要太多負擔!彼f,“而且高考錄取率逐年提高,高考已經(jīng)不是獨木橋!
在該Q群里,很多家長有類似何先生的想法。多數(shù)家長奉行“三不”政策:不想給孩子壓力,不會請假去陪考,不覺得高考是唯一出路。在近40名受訪家長里,表示會陪考的只占20%,80%的家長表示自己不會請假去陪考!案呖家呀(jīng)越來越平常,如果陪著孩子去趕考,反而會加大孩子壓力!盡aggie說,一來自己要上班;二來做家長的應該充分相信孩子,選擇“遠離”考場。也有少數(shù)家長表示,不陪考自己會坐臥不寧,盡管知道會給孩子“加壓”,但仍打算偷偷去考場旁“蹲守”。
身陷激烈競爭,對孩子于心不忍
接受高等教育是為提升素質(zhì)
對比多數(shù)“50后”家長的“未曾上過大學”的遺憾或者“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艱辛”,更多的“60后”家長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也十分開放。
網(wǎng)友“菜鳥甲殼蟲”和妻子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分別在外資企業(yè)的IT、財務部門任“高管”。他們雖然都可以給17歲的女兒幫助備考,但夫妻倆從不“悉心輔導”。
“我們一路走來,當然感到競爭激烈,也明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但正因為那么多年一直感到社會競爭激烈,所以不忍心再給孩子施加壓力,只要能循序漸進,按照她的能力發(fā)揮出來就好。”“菜鳥甲殼蟲”說,如今的社會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所以不是考到大學就能有好的工作。高等教育只是人文素質(zhì)、專業(yè)素質(zhì)的提升,并不能與美好生活畫上等號!八,高考前后,我們都不會‘過分過問’,但如果孩子將來有更多的想法,比如到外國念書,我們會傾力支持!
“大學確實能開拓視野,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弊孕≡谵r(nóng)村長大的陸先生告訴記者,年少時的小伙伴,有的考上大學,留在城市,如今已經(jīng)是各自單位的骨干,生活也能小康;而沒有念上大學的則留在鄉(xiāng)間,跟父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拔蚁M⒆幽芙邮芨叩冉逃,但現(xiàn)在競爭那么激烈,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是‘順境’,不陪考、不加壓力,就是希望他也能在應試的過程中養(yǎng)成堅毅的心理素質(zhì)、掌握生存和發(fā)展的良好習慣!
社會“看客”逐漸看淡高考
高考錄取率漸高,沒必要“如臨大敵”
除有孩子即將應試卻仍淡定的“60后”家長外,其他人對全社會共同“呵護”的高考有什么看法呢?
在記者采訪的大學生、白領、全職太太等人士中,明確表示對今年高考感興趣的受訪者不到20%,少數(shù)對高考感興趣的,多是剛則參加完高考不久的大一新生及家有考生的家長或親戚朋友。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受訪者只是說了聲“哦,又到高考”,但也馬上打趣地說“也到世界杯了”。據(jù)了解,今年高考也撞上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很多社會人士對世界杯的興趣大于對高考的關注,甚至連高考從三天變成了兩天都不清楚。即使對高考比較關注的人也表示“對作文感興趣”。“特別是零分作文和滿分作文,可以讀到很多有趣的內(nèi)容!币晃煌馄蟀最I說。
“如今的高考已經(jīng)不像多年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了。”一位網(wǎng)友舉例說:今年廣東的錄取率超過七成,高等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大眾化,所以,考大學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不需過多關注,沒必要全社會“如臨大敵”。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