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東南大學演講,根據(jù)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他就目前出國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于目前很多大學生都希望到美國去求學的現(xiàn)象,楊振寧認為每一個求學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出國。他認為如果自己的學科是處于科學前沿,一旦信息不及時就會影響自己的理論研究,就應該到在這個領域處于前沿的國家去。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要求的話,就沒有必要非得跑到國外去。
他用自己當年提出的兩個理論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像我和李政道1957年一起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這個當時在美國的發(fā)展是最前沿的,如果我們在國內,就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試驗結果,從而不能及時地做出進一步的思考和試驗,這樣的話我想最先提出這個理論的也許就不是我們了。
相反,他認為自己在1954年提出的規(guī)范場理論則不同,“如果我們當時在國內,提出這個理論可能還會更早,因為當時其他國家都不關心這個理論,而我又能集中精神做這方面的研究。”因此,他認為需不需要出國最終還是看自己所處的學科領域。
在講到自己在普林斯頓大學時的經(jīng)歷時,楊振寧給大家講了一個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就快去普林斯頓大學的時候,他和另外低他一級的4位研究生看到美國一家報紙登出一個廣告,如果參加一個類似于今天的填字游戲比賽,獲得第一名的人將得到5萬美元的獎金。“5萬美金對我們幾個留學生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所以我們5個就參加了這個游戲,當時參加這個的主要是家庭主婦,我想我們研究生總會比家庭主婦強吧。”于是他們每天都用大量的時間去做這個。有一天當楊振寧回到家里,翻開一份報紙看到,一位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我愣了愣,問自己:楊振寧,你在干什么?”在那之后,他們便專心于自己的研究領域。
楊振寧希望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主業(yè)是什么,而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他認為大學的成就可以看三個方面:第一是本科教育;第二是研究生教育;最后是對社會的貢獻。在這三個方面中,楊振寧認為中國的大學在第一個方面和第三個方面是做得相當不錯的。在本科生教育方面,“不僅是我一個人這么認為,斯坦福大學的校長曾說過,中國大學訓練出來的本科生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彼f,現(xiàn)在歐美國家中的中國留學生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在對社會的貢獻方面,楊振寧說,中國20多年來高速發(fā)展是因為建國以來中國大學培養(yǎng)了很多高素質人才,在這方面看,美國任何一所高校,就算是哈佛大學也比不上。因為在歷史上,中國大學所處的歷史地位非常重要。(來源:新華日報;作者:潘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