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一到教師節(jié)前后,很多家長就面臨兩難:給老師送禮,覺得違背自己原則,不送又怕老師對孩子有看法。中國青年報社一項共有4083人參與的社會調(diào)查顯示(其中68.3%的受訪者是學生家長),61.7%的人支持教育部門或?qū)W校出臺規(guī)定,要求老師不能接受學生或家長禮物。對此受訪學生家長的支持率是63.5%。教師節(jié)來了該不該給老師送禮,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這個話題似乎在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牽動家長的神經(jīng),我們今天重拾此話題,其目的在于對高尚師德的回歸和守望,對社會良好風氣的端正和堅守。(8月31日《中國青年報》)
尊師重教沒錯,請客送禮不妥
每年教師節(jié),給老師送禮都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從中國的傳統(tǒng)禮儀來說,送禮表恩并無過錯,對自己的恩師,以各種形式表示感恩。逢年過節(jié)給教師送上一束花、一支筆,表達對教師的一點微薄心意,本來是非常好的。但是,無論是何種形式表恩受恩,都不能脫離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將純潔的表恩,淪落為腐敗的表現(xiàn)工具。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家長產(chǎn)生了攀比想法,你送小禮物,我送大禮品;你請“家常便飯”,我請“山珍海味”,把尊師的形式搞得變了味。
從本質(zhì)上說,教師節(jié)送禮之風實為一種見不得陽光的交易之風。這場交易的主體是老師和家長,且二者都有一種急功近利的私心在作祟。家長希望通過送禮使老師能更多地關照自己的孩子,而老師則通過送禮的多寡來選擇對孩子所謂“照顧”的方式和大小。這樣做的結(jié)果,教師失去了應有的師者尊嚴,家長則陷入社會潛規(guī)則,二者交互作用,一步步助長了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的滋生蔓延。
教師節(jié)淪為“送禮節(jié)”,不僅扭曲了教師節(jié)設立的本意和初衷,更是對老師本人的一種污辱,這也終將成為教育以及社會的悲哀。
剎住教師節(jié)送禮之風,要從根源上對這種不正之風加以遏制。首先,有關主管部門要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強輿論監(jiān)督引導,使老師從根本上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警惕“物欲”的引誘,堅決對送禮說“不”,自覺把握好自己的言行規(guī)范,處處為人師表。如此一來,師者才能贏得人們由衷的尊重,同時也可對社會風氣的純正和凈化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文/沈林)
送禮感謝沒錯,界限須分清楚
中國是個講“禮”的國家,徒弟謝師要送禮,親戚往來要送禮,甚至姑娘出嫁回娘家也要送禮,連朋友之間正常的交往也需要“禮尚往來”,所以不必談“禮”色變。
但如果“禮”過度了,就成“賄”了,當正常的感情表達成了交易,當陽光的感謝變成暗箱操作,“謝師”就變味了,不僅違背社會公德,同樣涉嫌違法違規(guī)。
筆者認為,時下校園刮起送禮風,責任不全在教師,家長也起到了不可推卸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方面是社會風氣作祟,花錢就能辦事的思維比較普遍;二是家長溺愛孩子,希望得到老師特別關照;第三,也不排除有極少老師精神缺失、貪戀錢財,相信絕大多數(shù)教師能用職業(yè)操守約束自己。
實際上,教師節(jié)是家長、孩子和老師相互交流溝通的日子,是體現(xiàn)國人尊師重教的好機會。家長給老師送“禮”,不是送金銀財寶,現(xiàn)金鈔票,而是一份小小的心意,一句問候,一張卡片,一束鮮花,甚至只是一句感人肺腑的“感謝”二字,相信任何一個稱職的老師,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
記得剛設立教師節(jié)后的幾年,學校每年都會收到不少禮物,大多是單位、企業(yè)、社會捐贈的改善辦學條件的捐款或?qū)W生用的圖書、文具等,送這樣的禮物,為什么就不可以繼續(xù)收呢?
教師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師生感情,學會感恩的最佳時機。家長、學生可以與教師一起開個小型座談會、文藝晚會,表達對教師培育之恩的感激;學生可以通過小禮感謝,相信場面一定是很動人的。這樣既文明又高雅,又密切了師生感情,何樂而不為?(文/王方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