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美麗的海灣。湛藍的海水被三面峭壁包圍,在陽光的照耀下映出粼粼波光。距離海灣不遠處的日本南部漁村太地鎮(zhèn),處處可見海豚形象的雕塑、宣傳畫和涂鴉。
平靜的畫面中卻有些異樣:在這個僅有一條隧道與外界相連的海灣,唯一的一條小路上,安放著一道道帶鐵錐的大門、帶刺的鐵絲網,以及寫有“危險”、“止步”的告示牌,甚至還有警衛(wèi)和警犬層層守護。
70歲的美國老人理查德·奧巴瑞(Rick O’Barry)試圖揭開其中的秘密。20世紀60年代,這個著名的海豚訓練師曾經訓練出美國家喻戶曉的海豚明星。當他發(fā)現這個標榜“我們愛海豚”的小鎮(zhèn),每年竟然會捕殺超過2000只海豚時,他決定要揭開這些“骯臟的勾當”。
這是一場關于海豚的戰(zhàn)斗。
2006年,奧巴瑞說服紀錄片導演路易·皮爾霍斯(Louie Psihoyos)來到太地鎮(zhèn)。這個導演不僅同意全程跟拍,還組成了一支“特種部隊”,投入到這場戰(zhàn)斗中去。
隊伍的級別有些超乎想象。負責將攝像機和聽音器放入水底的,是位曾經8次獲得加拿大自由潛水冠軍的女性;做出藏著攝像頭的石頭模型的,是一名好萊塢特效公司模型制作部門的負責人;另一位加拿大的前空軍技師,不僅負責攝像機的維護,還造出了一架帶有攝像頭的遙控飛機模型。
隊伍的裝備同樣精良:從美國飛往日本的飛機上,他們托運的行李裝滿了47個大箱子,其中不僅有“禁止帶出美國”的軍用紅外攝影機,還有一臺移動的DNA檢測儀器。
按說,他們只需在海灣周邊擺上攝像機,并在水下放置收音器,就能收集到捕殺海豚的證據。不過,這么簡單的任務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進入太地鎮(zhèn)之后,“特種部隊”受到當地政府24小時的監(jiān)控,還遭遇了漁民豎中指之類的挑釁行為。因此,布置攝像機時,他們不得不用紅外攝像機確認沒有被人跟蹤。有時一只跑動的旱獺都會讓他們匍匐在地,許久不敢抬頭。
正是這些隱藏在樹枝中間或者石頭模型里面的攝像頭,拍下了那個所謂“神秘地帶”的真相:
畫面中出現了一幕幕被稱為“恐怖片”的屠殺海豚的場景。沒有被海洋館挑走的海豚被驅趕到這個小小的海灣里,隨后,漁民們就拿起魚叉用力刺死它們,再把死去的海豚尸體用力拖回漁船上。一些奄奄一息的海豚在水中翻滾掙扎,發(fā)出幽怨的哀鳴,整個海灣中湛藍的海水頓時被染成了血色。
“這場景簡直駭人聽聞!”奧巴瑞說。這位后半生都致力于海豚保護的美國人,常常憤怒地抱怨,連國際捕鯨委員會這種專門保護野生鯨類動物的國際組織,也不保護海豚這樣的小型鯨類動物。
事實上,他并不是第一個發(fā)起海豚戰(zhàn)爭的人。2003年,一群環(huán)保主義者曾經在太地鎮(zhèn)割破漁網、釋放海豚,結果很快被捕。2007年,幾名熱愛沖浪的年輕人偷偷劃入這個海灣,還沒來得及有所行動,就被當地漁民攆了出來。
他們所揭露的海豚捕殺正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產業(yè)。根據奧巴瑞的統(tǒng)計,每條表演用的海豚能夠賣到15萬美元。死海豚雖然價格很低,但當地人常常會把它們貼上“鯨魚肉”的標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獲利同樣不菲。
2010年3月7日,以這場“海豚戰(zhàn)斗”為內容的紀錄片《海豚灣》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但導演皮爾霍斯表示,“得獎”并不重要,“改變”才是根本目的。
有些事情的確正在改變。就在影片的結尾,奧巴瑞把播放屠殺海豚畫面的顯示器綁在身上,闖入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會場。導演也在結束的字幕中告訴觀眾,太地鎮(zhèn)的小學生不會再以海豚肉為午餐,一位不斷阻撓拍攝的當地行政人員也被免除了職務。
可真實的情況似乎并沒有這么樂觀!逗k酁场返墨@獎在日本國內也引發(fā)了軒然大波。有人指責這些人無視日本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也有人擔心,這會扼殺許多以捕魚為業(yè)的小鎮(zhèn)。而在太地鎮(zhèn),大多數居民則表示,他們的行為不會因此而改變。
看來,戰(zhàn)斗還遠未結束。
記者 付雁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